•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赵瑞芳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以宕昌县农村留守儿童为例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新城幼儿园    赵瑞芳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存在着众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家长外出打工对子女关爱甚少,以致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为解决好“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除了让父母对“留守儿童有”更多的关爱外,政府要给与相应的支持,学校应培养能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的教师队伍,还应以自信、自立、自强为主题,通过“激发自信、面对成与败”、“自立自强、牵手促成长”、促进“留守儿童”自我反省、调节,自我成长,社区也应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留守儿童”有一个健康成长的氛围。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对策研究

       宕昌县约有30多万人,外出务工人员就有8万多,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当地经济有了很大改善,人民的收入增多了,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但留守儿童也逐渐增多,与此同时引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日渐突出,一现象应该被人们所重视。

    一.综合相关资料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冷漠:缺少应有的热情、情感与激情,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对生活境遇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既感觉不到欢乐也感觉不到伤心。

    (二)自卑:总感觉自己的能力、才智不如别人,什么都比别人差,做什么事都缺乏信心,担心做不好,怕被人耻笑。一旦学习成绩不好或下降,则处处贬低自己,孤立自己,不愿与人交往,总感觉别人瞧不起自己。

    (三)压抑:受到挫折后,不是将变化的思想、情感释放出来,转移出去,而是将其抑制在心头。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看护人溺爱。看护人主要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姑姑、婶婶等亲属,他们把孩子当宝贝过分溺爱,尽管做错了事他们大多不会说什么,不是自己的孩子,不会过分管教和指责。

    (二)缺少呵护。留守儿童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无法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产生了心理发展的异常。如,有些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亲情的温暖,使其在感情上与别人疏远,并且不信任别人。

    (三)代管不周。留守儿童的代管亲属、朋友只管孩子的生活起居,并没有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方面。

    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探索

    为解决好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我们除了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外,还以自信、自立、自强为主题,努力建设校园自励文化,促进留守儿童自我成长。

    (一) 政府工作

    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加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建设,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从有关资料可知要做到:

    1. 改革投入体制和办学体制

    地方政府要改革农村教育的投入体制,多方筹集资金,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办学,以弥补国家财政资金投入的不足;要鼓励和提倡有能力的人办幼儿园,为学前留守儿童提供交流学习的地方,采取多种办学形式,为留守儿童的教育提供更多的机会,更好的条件;可以根据学生生源、师资、办学条件等情况,在兼顾公平的同时,优化重组教育资源,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效益。

    2.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

    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要把寄宿制建设纳入学校基本建设的规划,作为一项民心工程与和谐工程,在财力、人力、物力上加大投入,扩大寄宿规模,改善住宿条件,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寄宿便利,使他们能够无条件地申请寄宿,使寄宿学校变成留守儿童的家园。实行寄宿制可以较好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无人疏导、学习无人辅导、校外活动无人指导及往返学校安全等问题。

    (二) 学校工作

    学校是留守儿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是留守儿童生活的“第二家庭”。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几乎都落在学校和教师的身上。

    学校要有专门从事心理辅导的教师队伍。就如我所在的宕昌县,经济落后,师资力量较缺乏,而从事心理辅导的教师就更少了。根据这一现状,学校可以把现有教师送去高一级的培训单位或者请专业人士对其进行培训,也可以进行远程教育让教师学到更多心理辅导知识。

    具体作法:

    1.激发自信,面对成与败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们感受到劳动的欢乐和学习的成功吧,在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吧,这是教育的首要的金科玉律。”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创造机会,让留守儿童自我表现,体会成功的喜悦。“官亭学校”有位叫杨乐的留守儿童,不善言词,学习成绩差,自卑,在队活动中从来不主动与人交谈,不敢正眼看老师。辅导员下了一番功夫,平时找机会与他谈,活动中经常提及他,多让他表现自我。只要他有一点点的改变,就当面鼓励表扬。杨乐同学渐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后,开始主动发言了,而且情况一天比一天好。

    2励他人,人格在提升

    开展爱心回报系列活动,鼓励留守儿童感恩社会、感恩他人。留守儿童从原来接受他人的关爱,变成现在主动关爱他人、勉励他人。他们的角色转换了,人格也在不断提升。

     (三)家庭教育

    父母在外出打工前要落实好监护人并与监护人保持密切的联系。留守儿童父母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心,要经常通过电话、写信等方式实施有效的亲情教育。

    1 、着力培训“第二家长”队伍。开设“家长学校”“临时托管亲属培训班”等。通过各种门类的培训,让“第二家长”懂得照顾孩子的知识,学好教育孩子的方法,掌握培养孩子的本领。学校班主任作为留守儿童的代管责任人,要挑选有事业心、责任心和爱心的老师担任。

    2 、家长要破除旧的教育思想。破除“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更高的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的思想,树立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全面关怀的理念。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黎艳 . 给留守孩子一片蓝天 [J]. 湖南教育, 2005 ,( 7 ) :38.

    [2] 朱俊芳 . 关注农村留守儿的思想道德教育 [J]. 贵州教育, 2005 ,( 10 ) :21-22.

    [3] 黄应圣、刘桂平 . 农村留守孩子道德品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J]. 教书育人, 2004 ,( 11 ) :27-28.

    [5] 张艳萍 . 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J]. 当代教育科学, 2005 ,( 13 ) :17-18.

     

     

     

     

     

     

     


    点击次数:43  发布日期:2019/5/12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