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幼儿园小班音乐教育的方法 吴晓润

    浅谈幼儿园小班音乐教育的方法

    ◎    山西省乡宁县幼儿园     吴晓润

    对小班幼儿早期音乐能力发展提供支持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母亲对孩子轻柔说话语气和歌唱节奏、让幼儿聆听更多的声音和各种风格的音乐,以及亲子间的简单音乐游戏都是适宜的形式。幼儿早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之后儿童期、青少年期音乐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承继性,为幼儿营造一个丰富的音乐环境,让幼儿沐浴在音乐感知能力相适宜的音乐环境里,能提升和培养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对其今后音乐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聆听——接近音乐的开始

      美国著名的音乐家艾伦·科普兰说得好“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音乐美感的获得和人们对音乐内容的把握需要欣赏者积极的联想,通过联想使音乐与其自身的一切相互联系,进而把象征性的音乐具体化。这就需要听者在音乐中的联想必须是一种高级思维,是他在对作品感受和作品内涵的基础上的想象,是把自己的经历、知识与作品所表达的内涵相联系,进而认识、理解作品。

      1、击瓶辨音色:运用瓶子依次排列,并在每只瓶中装入不等量的水,用小棍敲击,引导幼儿听,并让幼儿找一找不同的声音是出自哪一个瓶,辨别音色的高低。

      2、打击乐器辨音色:玩各自打击乐器,让幼儿分辨乐器的音色品质,小铃声音清脆,鼓的声音有力,钹的声音有回声感且传得远。

      3、听辨大自然的不同声音:带孩子到郊外,听听大自然的声音,水流“潺潺”声,树叶“沙沙”声,划船“吱嘎吱嘎”声,水牛“哞哞”声……

      4、听辨生活中的声音:在家中找一找哪些声音像唱歌?水烧开了的笛鸣声,过节的鞭炮声,窗外小鸟的唧唧叫声,外公睡觉打呼噜声。

      通过找寻日常生活中的声音,感受音乐节奏,培养聆听的兴趣,增加他们对乐感的敏锐度,久而久之,幼儿并会自己去寻找富有音乐节奏感的声音。

    二、交流

        研究发现,快乐的核子们都拥有—些共同的素质,包括较有自信、乐观、有自制力等。良好的亲子交流,将有助于形成良性的亲子依恋关系,促进幼儿各项能力,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互动歌曲、音乐游戏、律动体操这些亲子交流活动形式与内容,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

        1、互动歌曲 

         已有研究表明,亲子互动歌曲,尤其是熟悉的命名类歌曲,如“你的鼻子在哪里?”、“你的嘴巴在哪里?”这些歌曲,以及动作类互动歌曲(躲猫猫等)和带有丰富手势的歌唱互动,对于幼儿的语言习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能在咿呀哼唱这些互动歌曲时,通过这种对单词和对应动作的配对情境,学习特定的语言元素。成人可与幼儿一起听音乐、唱歌,并引导幼儿做有节奏地拍手、敲击等游戏,用爱心开启幼儿的音乐之门,帮助他们感受音乐的乐趣,进行音乐体验。成人可以和幼儿一起玩能制造各种声音的游戏:如让幼儿配合音乐来用小木棒敲击翻过来的桶、锅、盆、碗、陶器以及各种能敲击出悦耳声音的用具;和幼儿一起将沙子、小石头装入废弃的纸盒或不透明的塑料瓶中,做成多种小“沙锤”,让幼儿区分不同的声音并用它们来打节奏;家长可以准备多个同样的碗或玻璃杯,分别装上不同量的水,让幼儿用汤匙轻轻敲打,倾听它们发出的声音有无区别;家长还可引导幼儿用不同材质的物品,如塑料袋、纸袋等发出声响。总之,成人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周围环境中可用的东西,增进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与感受。

         2、音乐游戏

    父母可在家里为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音乐环境。如经常播放音乐,并根据孩子“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以动作来表达和理解内容,引导孩子随着音乐唱唱、跳跳、玩玩,把音乐和玩耍融入到孩子的生活里面。这种在音乐伴随下的游戏,是培养和发展幼儿智力才能,协调和发展幼儿的动作,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健康成长的良好手段,也是符合幼儿年龄的特点,是一种他们所喜欢且乐意接受的音乐教育方式。

        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或舞蹈,主要是教孩子学习符合营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和情绪做动作,能够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在身体各部分做动作时,能通过运动神经去感知音乐艺术美,同时,又通过协调优美的动作去表达音乐的内容情绪,这些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动作和节奏感,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地发育成长。

    三、幼儿音乐教育的注意点

       (一)正确的育儿观

           必须走出音乐教育是为了成名成家的这一误区,这不应成为幼儿音乐教育最终目的。音乐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音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素养及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愿望,会使他们今后的生活更美好。而是让孩子具有审美能力,体会和联想音乐中所传达的感情,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音乐的选择

        在选择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教材时,需注意教材的难易程度,既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同时也要适当的给他们一些提高。采用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让孩子从小接受这种优美、明朗、向上音乐的熏陶,陶冶高尚的情操,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具体需注意以下三方面内容的考虑:

       1、音乐作品的内容

       切忌要把父母爱唱的成人歌曲教孩子唱,因为这种歌曲的内容情感往往是孩子难以理解感受的,歌曲的音域、节奏以及演唱技巧是孩子难以胜任。

       2、亲子歌曲的音域

      选用亲子歌曲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这一生理特点。一般而言,三、四岁幼儿演唱音域为3度或4度,年龄更小的孩子其音域越窄。

       3、亲子活动的设计

       在亲子活动中,选用适宜孩子的音乐和歌曲,将使得亲子活动在培养孩子快乐情绪和艺术熏陶方面有更突出的作用,同时所设计音乐亲子活动也应考虑到对孩子在视听觉、动作、语言能力、扩大认知和行为习惯领域的促进和发展。

     

     


    点击次数:150  发布日期:2019/3/3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