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凌宏辉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    广西兴业县小学   凌宏辉

    目前各个学校都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推进课程改革步伐。但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美术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美术教学创新仍然不够:许多 习作 老师错误地把美术等同于临摹,“老师教什么,学生就画什么”,只为学生临摹的像,画得规范,其根本目的就达到了。将原本应是生动有趣,能满足学生表达欲望的教学活动,变成枯燥无味的模式。这种重模式,轻创造,重教材,轻实践的美术教学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日,美术教学的创新势在必行。那么如何通过美术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1、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美术教学中的绘画活动是一种“观察艺术”,美术素材的积累,离不开平时对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使学生画之有物。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每一位小学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美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欣赏美术作品,让学生仔细观察作品中有什么,启发他们的感受,鼓励他们用画笔展现自己的感受;二是充分利用点、线、面装饰画面,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各种形状和大小,用丰富的表现手法,表达对周围生活的情趣;三是找出相同点与区别点,通常把两种或三种特征相似的动物形象一起画,让学生找出它们在外形上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引导学生谈谈自己观察的感受,然后让他们动手练习绘画。例如,把猫和老虎这两种特征相近的动物放在一起画,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种动物在外形上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引导他们谈谈自己观察的感受,然后让他们动手练习画。由于学生仔细观察中对这两种动物在外形上共同点获得清晰的具体形象并渗透了自己丰富的想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事实证明,通过观察,不仅是学生的作画的水平得到不断提高,而且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产生积极的效果。

    2、在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育的最高目标,在于开发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人的发展的最高境界在于创造能力的发展。创造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创造的翅膀,也是创新思维的体现。早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就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呆板、固定程序的习作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想象力,也不会形成创新能力。正是有了想象,学生思维更加开阔,语言更加丰富;离开想象,创新的翅膀就会折断,创新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无意夸大美术教学对人的发展作用,确实美术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而且是小学生特别喜好的一种学习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组织开展创造性活动,抓住一切有利的契机,使学生深入其中,创意出新。

    ① 创设情境,诱发联想

    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节控制者,通过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富有吸引力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对美术内容尽快了解,产生探究欲望,明确学习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诱发学生联想和想象,使学生观察到一个事物,能“纵向连环”,立即想到其反面;“横向连动”,立即想到于其相关、相似的事物。例如:在教学《小鸟的世界》一课时,为了使学生了解鸟和鸟、背景和鸟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兴趣,活跃思维,设置这样一个多媒体动画场景:森林里的树丛被人们砍伐,只有光秃秃的山坡,小鸟的家没有了,怎么办呢?通过多媒体中声、光、色的变化和发展使学生深入其境,从而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为画出丰富的画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 组画、添画,展开想象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从孩子们的心理特征、知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出发,引导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图画。通过组画、添画等形式,可以将课本内容拓宽、画活,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教学《愉快的课间活动》一课时,老师可以启发学生想象人物的多种姿态:如跑、跳、蹲,在同学们大概了解人物大比例的基础上,再在黑板上画出动态线进行引导,学生通过添画、组画,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逐步了解和熟悉环境布局与色彩搭配。

    3、在思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美术教学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思维活动贯穿于上述四者之中,它具有多向性、灵活性、新颖性等特点,对于启发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思维训练到位,创造能力也随之萌发。

    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进行思维活动训练,创造性地产生新思维。通过发散思维训练,使学生摆脱单向思维的束缚,从传统的临摹中转为自主创造,从而达到培养其创新思维的目的。例如装饰画中画树,学生一般只会画出春天的绿树,秋天的红树。那么可不可以画出蓝树、黑树呢?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从光的角度看,从装饰寓意手法表现,使学生明白只要画面需要,可以采用任意的颜色和表现手法。依此类推,学生敢于用多种手法表现事物,表现内心的情感。事实说明:发散性思维对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很有益处。

    简言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利用美术教学这个有利条件,多角度、多形式、多渠道地引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儿童个性发展,是当前深化美术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实践和研究。


    点击次数:31  发布日期:2019/3/3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