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公式概念教学方略浅谈 张向勇
初中物理公式概念教学方略浅谈
◎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昭化初级中学 张向勇
摘要:许多学生在物理学科学习中之所以难以入门,主要是对公式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对包罗万象的物理现象难以深度认知。因此,初中物理中的公式和基本概念教学是最为关键的。有鉴于此,课堂学法指导至关重要,课堂教学要让每一位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领会科学探究方法,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为学生铺垫好适当的“台阶”,让学生学习有着科学路径,从而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物理;公式概念;教学方略
经验告知我们,许多学生在物理学科学习中之所以难以入门,主要是对公式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对包罗万象的物理现象难以深度认知。因此,初中物理中的公式和基本概念教学是最为关键的。有鉴于此,课堂学法指导至关重要,课堂教学要让每一位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领会科学探究方法,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为学生铺垫好适当的“台阶”,让学生学习有着科学路径,从而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在此,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注重精讲精练提高公式概念的运用能力
基于巩固和练习的精讲精练,对于提高物理公式概念的应用能力尤其重要。作为自然学科的物理教学激发学生有效学习的关键是问题情境,即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经过努力获取新知的学习情境。新奇的问题情境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时要分析学生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要做学习内容分析,旨在规定学习内容的范围、深度和揭示学习内容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以保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内容效度;要运用各种可能的课程资源,为教学问题创设合适的情境,从而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达成课程目标打下基础。
初中学生在物理学科方面的经验积累还相当单薄,因此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方法指导。首先,教师平常的教学要多与生活联系起来,物理课堂要有鲜明的物理特点,对待公式概念不是一味的做题讲解,教学中要注意揭示公式所包含的物理意义,物理不是简单的数学,要讲清推导公式、变形公式和基本公式的联系和区别。在公式变形的教学中要注意数学变换赋予的物理内容。比如八年级学习速度公式:v=s/t,其实学生并不陌生,在七年级和小学的数学课中曾经用它来解题。作为运动学的重要公式,主要是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帮助学生理解该公式的物理意义。如果像数学课那样,仅仅把它作为计算速度的公式,那么,物理教学的任务没有完成,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物理新课标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教学中要多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和生活物品等展现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明白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同时让学生多感受多动手操作,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二、强化自主实验助力学生公式概念规律的把握
初中物理课堂上所安排的实验次数是有限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对应的实验资源,发掘其隐含价值.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动手操作来获得有关能力训练的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对实验的认识能由此及彼地拓展开来,让学生能联想到类似的问题以及相近的实验操作,最后让学生通过归纳和推理来认识结论的普遍性.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操作比较简单,学生也能获得较为直观的认识,而关键性的步骤是结论的归纳.教师要引导学生首先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总结,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对应选定的材料,当压力相同时,作用面积越小,作用效果则越明显;当作用面积一致时,压力越大,相应效果越明显.教师进一步提供具体的数据帮助学生构建定量的认识:对大多数材料而言,在压力大小一致时,压力的效果会因为作用面积的减小而变大,他们之间为反比的关系;当作用面积相同时,压力的效果会因为其大小增大而增强,即二者间存在正比的关系.教师更进一步将压力的作用效果定义为压强,并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虽然真正的物理探究过程不会如此简单,但是这样引导学生构建认知有助于他们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有助于他们体会其中的严谨性.
三、着力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实化学生对新知识的同化
一是科学物理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引导学生明确重点问题。重点问题应根据课程标准,结合课程内容来确定,一节课可以有一个或多个重点问题。第二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围绕重点问题展开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是教学设计的中心活动。在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一些子问题,分解难点,引导学生由解决子问题逐步过渡到重点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重点问题的目的。第三步,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重点问题。这过程不但可以巩固新知识、扩展新知识、完善知识体系的建构,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科学课堂评价与交流。评价是为了促进发展。学生通过评价与交流,可以发现新的问题,吸取经验教训,改进探究,培养合作精神,更重要的一点是获得成功的体验,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当人的归属于爱的需求、自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很难产生强烈的认知需求。所以老师对学生的态度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积极性。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信心。当学生在学生有了小小的进步,也应该给予积极鼓励。有时教室一句真诚鼓励的话语,可能成就一名学生,一个鼓励眼神,可能让学生一生铭记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