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基于学本课堂的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与“学” 梁兆岳

    浅谈基于学本课堂的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与“学”

    ◎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石龙小学  梁兆岳

     

    摘   要:小学生抽象思维不强、数学能力不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深度、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数学教学的效果,“教”是为“学”服务的, 深刻理解并优化其“学”成为所有小学一线数学教师着力探寻的重点。

    关键词:学本课堂;小学数学;教与学  

    知识不是数学教育的唯一目标,让学生在数学教育中愉快学习并有效度是中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经验告知我们,小学生抽象思维不强、数学能力不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深度、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数学教学的效果,“教”是为“学”服务的, 深刻理解并优化其“学”成为所有小学一线数学教师着力探寻的重点。在此,笔者结合多年学本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精心设计教学情境

    研究小学生不喜欢数学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时间是在于小学数学课堂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时间告知我们,保证教学情境的高效性,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具有趣味性的前提下,要贴近生活。笔者在教学《认识图形》这一内容时,从生活中的各种用品举例引导进入:墙上挂的时钟是圆形的,教室里的课桌是方形的……这样的方式贴近生活,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将课本上需要掌握的知识融于生活,起了一个良好的引入效果,且符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要生动有趣的要求。

    经验告知我们,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还要考虑以下因素:

    1、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应该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兴趣乃学习之母。在创设情境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一味追求流于形式的华丽,而是要始终立足于课本,从课本要求知识点出发,将文本知识融于生活而不拘泥于形式,用知识本身魅力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充分调动学生生活经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在生活中也会积累知识和经验。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创设的教学情境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在讲解《方向与位置》这一内容时,我从学生的座位出发,通过指出周围的学生来辨别前后左右的方向,通过面对或背向太阳来分辨东西南北。学是为了用,一旦学生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个难题,他那种优越感,自豪感会激励他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特别引导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学生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价值,数学对生活的重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也自然会增加。

    二、聚焦有效学习方法

    “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学习方式提出的要求。因此,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鼓励并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以实现高效的学习。传统接受学习为主的方式对学生的计算和解题能力的培养很强,却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小学生好动,充满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小活动,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对一些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自己动手测量或操作,通过既动脑又动手的这种方式提高学习成效,既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又提高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1、以导引趣

    导入新课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头,可以给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情境,把学生带进学习的氛围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每节课的“开场白”(导入新课)说得好,对整堂课的教学有一定的影响。
        2、以疑引趣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智慧的窗口,善于提问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金钥匙。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疑则诱发探索,探索则发现真理。在教学中,我们要适当设置疑问,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以动引趣

    数学本身是枯燥乏味的,但它也存在至高的美。只要我们精心设置,用心安排,我们可通过不同的教具、多媒体以及不同的教学场地使教学动起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成为充满乐趣,充满活力的乐园。

    三、借力激励性评价

    学习的自信对学生来讲,无论是当前的数学学习还是将来一生的发展都十分重要。在低年級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课上的语言除了要精炼、准确,更重要的还是要充满感情、富有激励性。低年级的学生年幼,心灵尚还脆弱,教师的指责如果过多,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影响他们的创造兴趣。因此,教师应尊重、关心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错误及时指正而不过分指责,对学生的优秀表现大方夸赞。学习优秀的学生需要教师的激励,促进他们能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当他们的思路或想法得到老师的肯定之后,他们的内心会得到极大的满足;成绩中等的学生需要教师的激励,让学生有前进的动力并为之努力;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更需要教师的激励,他们本身对知识存在疑问和不解,很有可能产生不如人的自卑心理,教师适当的激励性评价将会重新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从而更加地认真对待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营造充满趣味且教学高效的课堂十分重要。对学生运用激励性评价,以发展和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给予肯定,让他们在激励性评价中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从而获得进步和发展。

    在小学数学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学”是教师的“教”的源泉, “教”是“学”的保障。“以教治学”已成教学传统, “以学促教”已经达成共识。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要努力, 使数学课堂“教”与“学”过程充满灵性。

      


    点击次数:194  发布日期:2019/3/3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