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聂月芝
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 河南台前县第一高级中学 聂月芝
对于学英语的学生来说,运用英语交际是学习英语的目的,英杰语思维能力又是交际能力的重要保证。这种能力要达到较高的水平,从高中就要逐步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我们目前班大人多,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同时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在这些条件下,泛读能为学生获取这种能力提供较好机会。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笔者给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采取了培养高中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一些具体措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运用所学语言是学习该语言的目的。我国学生在中学学了6年英语,但毕业后许多人都不能用英语与外国人交谈。他们系统学习了英语语言、各种时态、语态,学习过上百种句型和3000多个词汇。在150分制的考试(测验)中,很多人经常得100—130分。但是一旦遇上外国人并与他们交谈。多年的努力似乎都派不上用场。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在与讲英语的人交际的过程中,许多学生难以克服学习中养成的不良习惯,总是将听到的话译成汉语,再译成英语,最后才表达出来。这样,不但所表达的是汉语式的英语,而且形成了一种复杂的转换程序。完成这一程序必定需要较多的时间,还谈什么正常交际?要达到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目的,必须从高中阶段开始重视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泛读对培养英语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
培养英语思维能力的最好办法是让学生在讲英语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这种条件。在缺乏外语环境的条件下,泛读是学生学好英语的主要途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借阅泛读材料,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在课外灵活安排自己的阅读时间。为使学生在课外自觉利用泛读培养语思维能力,必须设置专门的泛读课,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最终达到学生自我训练的目的。
三、如何进行泛读教学
为达到学生能借助泛读培训英语思维能力的目的,教师是利用专设的泛读课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这种以培养英语思维能力为目的的泛读课,必须遵循泛读的特点来设计教学计划。
1、利用对阅读内容的预测。
阅读总是有具体的阅读目的。可能是收集某引起特别的信息;或者了解文章大意;或是为了消遣,随手拿取某种读物,看看是否有感兴趣的东西。阅读有了目的性,学生往往会对将要看的文章内容进行预测。这种预测将会左右学生对读物的兴趣程度。实际上,在看到一本书的书名或一篇文章的标题时,学生的思维活动就有了一定的方向——有了对阅读内容估计和预测。因此,从看到书名或文章标题的第一眼开始,学生的大脑就已开始运行:把标题与自己的特殊经历和自己有关的这一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
2、借助阅读训练中的三种技能。
(1)利用证实。阅读前,学生作了各种预测,需要核实,所以急于往下读。在这种泛读课中,学生每读完下段,逐个让学生在限的时间中把先前的预测与文章实际内容作比较。预测与内容相符,就更增加学生继续阅读该文的兴趣;另一方面,预测与内容不一致,学生就会注意对比两者之有差异,这样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预测能力。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被督促陈述对比的结果,因而直接训练了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
(2)一般来讲,词汇量不足也会成为英语思维的障碍,因为思维是以词汇为基本单位进行的。如果没有足量的英文符号代表脑中的观念,必然严重阻碍学生用英语思维。目前,猜词技巧正被引入中学英语课堂。这是一种有效阅读的技巧。学生可以通过一种真正的英语语境——上下文,来猜测生词。这一语境使学生用英语猜测和判断。有经验的读者或许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快速阅读时,揣摩到了某一生词在特定环境中的意义,却不想(或无暇)顾及如何用汉语来表达,这正是英语思维的结果。这一事实证明,他已学会避开汉语的影响而直接用英语思维。
3、借助阅读后的讨论。
阅读结束后,学生常常需要对所读文章的篇章结构加以分析,评论作者的观点,陈述自己对论点的看法,赞同或反对文中的观点。由于班大人多,在一节课中,不可能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所以应组织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讨论,在各小组中每个参加者都可以陈述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并从文章中找到支撑自己观点的依据。其他人有权与之争论,陈述反对的理由。当然,在讨论前学生必须清楚问题的要点是什么,仔细考虑自己在讨论中的角色。最后,各组成员达成协议。随后每组推荐一名代表作为该组的发言人,发表讨论结果。各代表发言后,其它组成员可以提问并陈述不同意见。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监督、引导学生,明确话题,始终围绕所读文章的内容;而且要有时间限制,否则学生会用汉语讨论。
有组织的讨论是培养学生交际技巧、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归属感的媒介,更重要的是讨论最大的贡献就在于为学生提供了训练英语思维的机会。
总之,阅读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在高中设置专门的泛读课,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对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是有效的。虽然上述方法只涉及泛读课中的训练策略,但有谚语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课内的泛读强化训练必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当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作指导,帮助挑选阅读材料,设计阅读练习,组织阅读后的讨论,使学生培养英语思维能力的活动由单纯依靠教师的控制逐渐转化到自我“塑造”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