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诗词中“两面兼写”的手法 张新燕

    浅谈诗词中“两面兼写”的手法

    ◎    山东聊城阳谷第三中学     张新燕  

      诗词的表现手法可谓很多,如借景抒情、虚实相生、对比、 比喻等。但有一种手法很高妙,却不为人熟知,这里,我就来谈谈这种两面兼写的手法。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诗词选释》中说:“唐宋人诗词中,送别怀人者,或从居者想,或从行者想,能言情婉絷,便称佳构。”两面兼写这种手法,虚实相生,对照映射,互为补充,丰富了词的内容,能达难达之情,以无限的画面,表现无限的意境。

       运用两面兼写,对照映射手法较为有名的就是杜甫的《月夜》。“今夜鹿阝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首五律,在内容、表达与章法、技巧上脱落故常,出奇制胜,成为唐人同类题材作品中千古独步的名篇。应该承认,这首诗之所以感人至深,首先在于它所抒发的是诗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触发的郁勃真切的离情别绪。不过使得这首诗在众多的抒写乱世之离情的作品中高标独秀的,却无疑是作者匠心独运的新奇角度与抒写章法即两面兼写手法。

      在这里,杜甫别出心裁从思念对象一边落笔,从头至尾细致熨帖地描摹自己想像中的对方的景况。无限的深情、痴情都从这一系列想象描写中流泻而出,达到了抒情的极致。首联二句,绝不说自己望月而忆妻,偏说妻子见月而思己,比起一般的直诉自己感情的忆人之作,一开篇意思就深了一层。抒写角度的转换,使得辞旨婉切,更显出诗人对妻子的一往情深。颔联二句不正面说自己望月忆儿女,偏说儿女随母望月。又想象儿女幼小,尚不解望月而思念身陷长安的慈父,真是此情此景,将何以堪!诗人刻骨铭心的忆内之情,又在这痛苦的想象中更深入了一层。

      这种为对方设想,兼写对方的写法,并非始自杜甫,在他之前,就有唐韦庄的《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即是一例。

      欧阳修的《踏莎行》也是采用这种手法。“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片写行人忆家的离愁,下片写闺人忆外的痛苦,这痛苦实际是行者的遥想,又将离愁深化,上下片对照映射,互为补充,将离愁别恨表现得荡气回肠。

      再看柳永的《八声甘州》中“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本是自己望乡、怀人、思归,却从对面写“佳人”切盼自己回去。本是自己倚阑凝愁,却说“佳人”不知自己的愁苦。“佳人”怀念自己,出于想像,本是虚写,却用“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样具体的细节来表达其怀念之情,仿佛实用其事。倚阑凝愁,本是实情,却从对方设想,用“争知我”领起,则又化实为虚,显得十分空灵。感情如此曲折,文笔如此变化,真可谓达难达之情了。梁令娴《艺蘅馆词选》载梁启超评此词,认为它的境界很像温庭筠《菩萨蛮》中“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两句,就是指词中所写自己与对方的情景,有如美女簪花以后,前后照镜,镜中形象重叠辉映。

     

     

                  


    点击次数:112  发布日期:2019/3/3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