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游戏 快乐学数学 林蕊群
7
引入游戏 快乐学数学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三冲小学 林蕊群
长久以来,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机械、枯燥的学习使得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了严重的抵触心理,即使教师再认真、仔细地讲课,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现行的新课标教学提倡改变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引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活跃课堂氛围,将学生变为课堂的主角,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游戏化教学就是一种很值得借鉴的教学模式,将游戏与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和学生在寓教于乐中体会到教和学的乐趣。数学游戏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可较好地迎合学生爱玩爱闹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助于数学教学成效的提升。
一、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儿童是伴随着游戏长大的,游戏对小学生具有非常特殊的吸引力,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能够很好地迎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也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数学知识,转变成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通过数学游戏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游戏过程中,每位学生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还能够增强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小就形成良好的合作观念。
二、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益智游戏的运用。
在教育中益智游戏往往用于儿童阶段对孩子的启蒙、教学等,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益智游戏都比较熟悉,在教育游戏中合理地运用益智游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游戏教学的接受程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益智游戏在教学中具备的特点,并使其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简单明了地以层层递进的益智游戏关卡形式形成整个教育游戏的整体。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益智游戏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分层,使小学数学教学形成类似游戏的关卡,引导小学生由浅到深一步一步地进行学习,对小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达到有效的传授数学知识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分数加减法”知识时,教师可以将这部分知识内容分成几部分,并将其设置成几道不同的关卡,关卡的难度随着知识内容的难度依次递增。如第一个关卡可以设置成整数与整数的加减;第二个关卡可以设置成整数与分数的加减;第三个关卡可以设置成不同分母分数的加减。通过这样的形式逐渐提升知识的难度,学生进行闯关游戏时,对教学的内容也有一定的积累和准备,因此在教学中类似益智游戏的运用能够使小学生很快学到新知识,进而取得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二)角色扮演游戏的运用。
角色扮演游戏是一种需要多名学生共同参与的游戏,游戏中的角色营造在虚拟的环境中,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相互交流及相应的思考等,根据游戏中的提示完成角色扮演的具体要求。运用角色扮演游戏时,教师可以将相应的数学知识引入到虚拟的环境中,将游戏中角色扮演的要求与所需教学内容充分结合在一起。小学生通过扮演游戏中相应的角色,会不自觉地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同时积极地开拓自己的思维,解决相应的问题。这样教师就能够顺利地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比如教师在进行“元、角、分”这一章节的教学时,可以采用玩家家的游戏方式进行教学,老师扮演小贩,学生扮演爸爸、妈妈、儿子,教师将一些玩具标价,给学生准备一些圆角分的钱,让扮演“爸妈”的学生首先给“儿子”一定数量的钱,然后让“儿子”来买玩具,在这个游戏过程中,老师教授学生识别圆角分,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高兴的玩游戏,还能让学生快速的掌握数学知识,在愉快的氛围中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观察游戏的运用。
小学生对于周围未知和新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他们经常会在生活中发现一些奇妙的知识与奥秘。结合这一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运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实施观察游戏,鼓励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知识的来源、发生与发展,强化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促进学生在生活观察中、实物观察中探索与发现。例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相关知识时,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观察游戏,拿出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实物模型,运用小组合作观察的方法,猜想、推导与分析不同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由观察游戏,学生间互助合作,分析思考,不断探究出新知识与新方法。
(四)故事游戏的运用。
小学生有着天性爱玩,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的特点,新知的学习中如果带有故事的可爱人物和动人情节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对老师来说,这样的教学是有趣的,是寓教于乐的;对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是愉悦的,是主动的,因此也一定是事半功倍的。教学中不仅要收集各种有趣的故事,更要学会自编故事。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的便捷获取尽可能多的趣味故事,也可以自编故事情节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从而一改数学学习枯燥的现状。比如,在学习数字的认识时,我把喜羊羊、海绵宝宝等小学生所熟悉的动画人物运用到数字认识中,小孩子对动画人物有着很深的感情,容易产生共鸣,课堂气氛也会变得更加活跃,学生自然就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了,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学生会慢慢接受数学,爱上数学。借助故事游戏,可以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了解数学知识与道理,并强化数学意识、数学方法与数学素养。
(五)猜想游戏的运用。
问题是引导思考的关键,而猜想是知识得来的起源。引入猜想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思考、分析、交流、互助与实践,在一系列的讨论与实践过程中,不断发散思维、创新思考。猜想需要有问题引入与激发,任何无理由或无缘由的猜想只会让学生手足无措,或者猜想的结果毫无价值。由此,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追本溯源,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选取游戏策略与教学方案。如“平移与旋转”“图形拼凑”等相关知识,可以运用猜想的方法,引导学生归纳、分析与总结。
(六)竞赛游戏的运用。
引入竞赛游戏,可以有效鼓励学生思维发散,小学生不甘落后的精神是学习的不竭动力,利用竞赛游戏的推动和学生自身的进取精神,可以有效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不断进取,不断克服困难,获得一步步的进步。例如:以“鸡兔同笼”为例,“鸡兔各有一头,兔有4条腿,鸡有2条腿,现在一个笼子中共有18个头,48条腿,问鸡兔各有多少只?”对最先计算出的学生予以一定的奖励。通过实施竞赛游戏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与创新思维。
总之,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新颖的、有趣的教学方法,更多的是站在了学生的立场上,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掌握了知识,体现了新课改快乐学习的理念,必将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