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李红霞:落实规划纲要 转变教师观念

    落实规划纲要 转变教师观念
    ◎ 山西省乡宁县幼儿园 李红霞
    《教育规划纲要》第三部分是“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这是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提出的教育发展新任务,是教育规划纲要一个新的政策亮点,表明了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做为教育工作者更要落实好新纲要,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
    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与现代化的需要是格格不入了,它影响着教育者的思想。多年来,我们强调重视幼儿的个体及其发展的观念,引进了如“活动区”活动的做法。一时间,许多幼儿园都把“活动区”活动引入课程,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班级在活动区内主要是老师分派任务,幼儿的自主性活动很少。孩子仍然过多受控制,教育活动并没有真正体现主体性发展的原则。在今天,如何结合本园实际,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许多人都就此发表过各种宝贵意见。但是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有创新的思路和办法,“活动区”是一种方法。但是对“活动区”的组织和指导,还要有新的思路和方法。比如把单纯依靠老师直接面对每个幼儿的思路和方法,改变为发挥幼儿互动的积极作用的思路和方法。但是,教师还会遇到来自外部环境的实际障碍。如户外游戏时,一个幼儿不小心摔倒了,磕破了皮,流血了,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孩子的受伤不能忍受,产生一连串的问题等等。
    培养幼儿适应新时代的各种素质,这是时代的需要。在改革幼儿教育,强调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素质里,先转变教师的观念,是一个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
    前几天,我深入班级听课,见到了这样的情景:
    1、游戏课上,教师进行分组游戏,一名幼儿怯生生地说“老师,我想和小强一起玩魔方游戏。”“不行,叫你玩什么你就玩什么!”老师一脸严肃地说。
    2、科学课上,教师问“花园里有 5 只蜻蜓,又飞来了3 只,一共有几只?”“7 只! ”一位幼儿举手回答。“不对,以后想好了再举手。”
    看到这样的情形,我无语了……。我们反复学习新《纲要》,反复强调观念的更新,这两位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是这样落后。事实上,我们还有不少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仍远远落伍于教育发展的需要。她们还是认为,幼儿教师就是带孩子,只要把孩子带好,不出事故,就行,管好他们的吃、喝、拉、撒就行了,还认为,幼儿园教学就是教孩子读拼音、写汉字、做算术,家长看得见,能认可。甚至有的还认为,幼儿教师不需要学习,凭他们现有的水平对付幼儿绰绰有余等等。幼儿园落后思想还时有显现,真是到了“动大手术”的时候了。那么如何去转变旧的教育观念,适应我国幼儿教育新的发展形势呢?我认为应着手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解与变革:
    一、明确教育的目的,由“保姆型”向“教师型”转变
    首先,教师要了解幼儿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其次,教师还要明确幼儿一日活动的任务,在教学中要体现儿童的主体性,使他们在生活中充分显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
    最后,幼儿园保教并重,不能将“教师”等同于“保姆”,不能事事都管。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
    二、转变教育的方式,由“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变
    教师们习惯于“我说你听”、“跟我学“,习惯于追求统一答案,统一行动。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了限制和束缚。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儿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允许幼儿自由自主地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方式,允许自由选择伙伴,允许有自己的见解,,推行赏识教育,尽量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引导幼儿探索和创新。尤其是新技术的蓬勃发展,幼儿园引进了多媒体教育手段,使幼儿园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三、平衡师幼关系,由“训斥型”向“鼓励型”转变
    在传统的观念中,老师总是权威的化身,老师总是对的。不光幼儿这么认为,甚至连老师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透过教师“叫你别说话,你偏说,听你的还是听我的”,我们可以看出言语体罚在幼儿园中司空见惯。这种教育方式,导致部分幼儿对幼儿园、对教师产生恐惧心理,甚至产生不愿来园的情绪。
    新《纲要》要求教师要树立让每位幼儿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观念,善于发现幼儿之间存在的各种差异,确立每个幼儿发展原有水平和起点,通过幼儿种种外界的表现,带着一颗童心,设身处地的对待幼儿的行为、需要、兴趣。
    一段时间以来,全国上下都提倡一种与幼儿对话的师幼观,要求幼儿教师“蹲下来与幼儿说话”——当然这种“蹲下来”的主张并非只是形式上的蹲下来,实际上这要求幼儿教师彻底转变自己的幼儿观和师幼观,把幼儿当成真正具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的人,尊重幼儿的观念和选择,真正实现教师与幼儿人格上的平等。
    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更先进的教育观念,大胆采用新的教育方式,真正实现一种“快乐式”的幼儿教育,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点击次数:120  发布日期:2013/9/1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