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数学练习 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赵铭丽
4
精心设计数学练习 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城关小学 赵铭丽
小学数学练习课是以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解题技能、技巧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课。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课型之一,约占总学时的五分之三。同时,数学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掌握,数学技能、技巧的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观念的建立,以及进行品德教育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等都离不开练习课。如何上好一堂练习课呢?如何达到让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转化成技能技巧呢?下面就小学数学练习课谈谈我个人的心得:
一、注重趣味性---事半功倍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实践证明好奇、好动、好玩是小学生最基本的特点。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从练习形式、题型出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可以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练习,如运用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等。这种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的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内容时,可以设计这样的趣味性练习题:从前,一位既有钱又刻薄的财主对阿凡提十分苛刻,总是想方设法地整治阿凡提。一次,财主派人用篱笆在一片非常宽阔的田地上围成了一块长18m、宽15m的长方形菜地,并让阿凡提在1天时间里将这块菜地全部翻一遍,且篱笆的长度1m也不能短,要是完不成任务,就不给阿凡提吃、住,还要扣掉他的工钱。阿凡提想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既能完成任务,又使财主拿他无可奈何。同学们可以猜一下阿凡提想出的是什么办法,并说出理由。通过这种趣味性练习题的设计,可以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层次性---循序渐进
练习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练习课要根据知识的结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做到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环环相扣,教学节奏明快。练习课的课堂设计要合理地选择范例和练习题。一要典型,有助于巩固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助于提高解题的能力。二是难度要适当,选题难度太大,超出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承受能力,将影响课堂教学的进行,过多不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三是要通过多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在简单运用、综合运用、问题解决、扩展创新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也要照顾到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水平,使他们都获得成功的喜悦,情感得到满足,有收益。
如:1.一个圆柱的高增加1厘米,则侧面积增加了6.28平方厘米。若该圆柱的高是10厘米,则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 把一个高是8厘米的圆柱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80平方厘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 把一个圆柱沿直径垂直切开,表面积增加了40平方厘米,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 将一个底面半径为0.6米的油桶推到19.44米远的墙角,油桶至少会滚动多少周?
以上几个层次的练习,由浅入深,紧密相关相连,相辅相成。教师在指导学生训练时,要提醒学生既要注意训练题的层次性,又要注重考虑这种“变式”和“发展”,即不同点,同中求异求新,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三、注重开放性---挖掘潜能
开放题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对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都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将学习内容放到具体的生活情景之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身临其境、全心投入、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种探究性、开放性的作业内容能吸引学生步步深入,促使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全方位地去思考,得出多种不同的答案,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独创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在的智商。
例如:当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以后,为了让学生良好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我设计了“让学生调查本校教师来校采用的方式(如步行、骑自行车、骑摩托车、开车、其它)”这份课外作业。 本次课外作业让学生亲自经历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全过程,并根据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份课外作业,如果完成得好,学生可以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如:能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沟通的能力、设计数学问题的能力等。因学生要去教师办公室采访教师,。我首先教育同学们要讲文明礼仪,注意礼貌用语等。学生通过亲身向老师们调查,统计数据,根据调查来的数据算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等。那种通过自己的努力,体会了学习带来的快乐、带来的成功。实践证明:做这样的作业,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提出自己喜欢的问题,不受他人限制。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又使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练习课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教师不能因练习而单纯练习,而是要从学生知识掌握与应用的高度认真设计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循序渐进原则,在具体情境中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走进情景,走进生活实际,充分建立数学思维与解决问题之间的纽带,通过知识回顾进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样,练习课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训练中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形成良性思维品质及良好的数学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