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让数学课堂成为师生心灵共舞的乐园 耿妮 雷小英

    4

    让数学课堂成为师生心灵共舞的乐园 

    陕西省渭南初级中学        耿   妮           雷小英            

    课程改革犹如一声声春雷响起,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巨大的冲击。通过对新教材的使用,课堂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多了动感、多了生气、多了活力。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一个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巧妙设置悬念 ,激发学习动机

    良好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大脑进行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会最清晰,思维活动也会最积极最有效,学习时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表明:造成“尖子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差别,不是在智力因素,主要是非智力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最佳效益。

    如教学三角形分类时,教师事前做好了一些只露出三角形一个角的学具,让学生观察,判断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当露出一个直角时,学生说是直角三角形;当露出一个钝角时,学生说是钝角三角形;当露出一个锐角时,学生自然而然说是锐角三角形。这时,教师拿出来的却不是锐角三角形,这样使学生产生了悬念(疑问):为什么有一个直角的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钝角的是钝角三角形,而有一个锐角的就不是锐角三角形呢?这时学生积极探究这一问题的兴趣被激发起来。此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已经成为一种的“自我需求”,为学习新知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二、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学生理解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与实践中去掌握、去理解,而不是单一地听教师讲解。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亲自到问题情境中去,在做、听、说、看、想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例如,在教学概率时,我选用这样一个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例子:某商场为了吸引顾客,开展有奖销售活动,设立了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转盘等分为16份,其中红色1份、蓝色2份、黄色4份、白色9份。商场规定:顾客每购满1000元的商品,就可获得一次转动转盘的机会。转盘停止时,指针指向红、蓝、黄区域,顾客可分别获得1000元、200元、100元的礼品。某顾客购物1400元,他获得礼品的概率是多少?他分别获得1000元、200元、100元礼品的概率是多少?这样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非但不会感到陌生,反而会产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最终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感受数学魅力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在教育领域中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各学科的教学中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辅助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这些数学知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一些数学知识又是比较抽象复杂的,所以在理解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扰,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减轻教学负担,让学生更加快乐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时,可以采用几何画板软件,发明试验平台。实践操作如下:引导学生自主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ABCD。度量两组对边AB、CD的长度,BC、AD的长度,度量两组对角∠A、∠C的大小,∠B、∠D的大小,用鼠标拖动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察看平行四边形ABCD的形态、构造和度量值的变化。这样动手试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于是,他们会自动归纳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此时,教师可以顺着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启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思考、料想,继续做数学试验,培育学生探究能力。这样不但可以节俭很多时间,而且学生对知识的控制会更牢固,理解会更深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学习的魅力。

    四、鼓励个性发展,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在进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打破自己的常规思维,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进行问题的假设,再进行问题的解决,从而能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质疑思维是创新能力的一个良好体现,所有的发明和创造都是从质疑开始的。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质疑,打破教学常规,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哪怕是错了也没关系因为这是自己思想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对创新能力的一种良好提升。

    如在教"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时,我精心设计,力图实践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创新意识。可以设置问题:从一个多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多少个三角形?本环节设计三道思考题:1通过动手,你得到了怎样的规律?2从一个圆的圆心出发,引n条不重合的半径,圆被分割成多少个扇形?3动手设计、创意:用圆、多边形等你所熟悉的图形拼成一个漂亮的图案,并写出贴切的解说词。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发现了几个规律:如1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分割成的三角形越多;2多边形的边数增加一边,分割成的三角形就多一个;3分割成的三角形个数=多边形边数-2等。学生想象丰富,设计作品多达30余幅,解说词更是各有千秋,如:"比翼双飞""鱼儿你慢些游""争分夺秒(没有时针的闹钟)"等。整堂课学生学得既活跃又有创意。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用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头脑,创造让学生合作、探索的机会,解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自我活动、合作互补的表现机会,使数学学习活动生动、活泼、真实、高效,做精做实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促进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心灵共舞的乐园。

     


    点击次数:26  发布日期:2019/3/9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