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语文教学 构建有效课堂 王蓓
3
优化语文教学 构建有效课堂
陕西省大荔县实验小学 王 蓓
《语文新课标》中提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提高教学质量,而有效教学是提高质量的关键。但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有不少的语文教师都感到教学工作十分的吃力,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取得的教学效果往往与付出不成比例。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对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实现素质教育,以往那种单纯的依靠增加课时,重复教学很难完成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实施有效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效益。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谈几点自己的见解。
一、和谐愉悦的氛围是实现课堂有效的基石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于绝大多数场合下教师忘记了上课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劳动,首先是由师生间的互相关系来决定的。这就说明教学是师生共学、教学相长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观念,明确教师的职责不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树立平等的观念,营造和谐愉悦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状态中来,在愉悦的环境中学好知识。
例如,在讲解《春晓》一课时,我邀请一名学生上台朗读,同时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应的视频,一下子就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那个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季节。此时学生再读出“天渐渐地黑了,你趴在桌上不知不觉睡着了(让其他学生趴在课桌上做睡觉状),朦朦胧胧地听到外面刮着呼呼的风,一会儿又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你又睡着了,突然被耳边的鸟叫声惊醒了,你睁眼一看说:“我怎么睡着了?”看着窗外兴奋的小鸟不知不觉地读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再看到楼下花园中树木上的花被刚才的风雨吹得满地都是,又想起“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学生在语言情境中既明白了古诗要表达的含义,也体会了诗的意境,提高了古诗教学效率。
二、科学的学法指导是实现有效课堂的保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学会学习原本就是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但学校重视和教师落实的情况却不容乐观。不少教师认为,学会学习应是学生的一种自然形成过程,只要积极的参与学习,时间长了就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学习。这种观点虽然揭示了学会学习需要实践基础,但是学习方法的形成更需要必要的指导和引领。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和引领,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难形成有效的学习法。可见,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形成符合自身实际的合理的学习方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教“歪”字时,可告诉学生“不正”为“歪”来认识这个字,“拍”可直接用手势动作演示,猜这个字怎么写,还可以让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知识、经验,自主选择方法,过程进行自学、讨论、交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学生自学交流,有机通过“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形的呢?”“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呢?”如教学“闪”、“问”等字时,学生在交流中有的说:“‘闪’字就是一个人躲在门里”;还有的说:“我在家学习遇到了不懂的问题,要开门出去问问别人”等,通过交流记忆的方法,这样既能让大家分享识字的乐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促进口头语言、提高记忆、掌握了识字方法。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教师可把规定学习的程序和方法的材料传授给学生,要求学生按规定的学习规程进行实践,进而形成习惯,掌握方法。
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实现有效课堂的目标
一节语文课是否高效,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全身心地投入,在这个过程中,自主学习特别重要。教师在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时,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起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自主支配的权利,没有进行自读自悟的机会,这也使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得到知识的体验,没有把知识全部内化。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多进行一些课堂活动,例如课堂讨论、课堂竞赛或者是课堂表演的形式,把课堂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打造出更好的语文课堂。
在学习《军神》这篇课文时,我就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的方式来学习。首先,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语言将课文故事复述下来,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然后,我为学生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文中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是“一位军神”呢?根据课文的内容,与同学讨论并交流自己的看法。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究,通过品读课文的重点语句,逐渐理解了课文的主旨,提高了分析能力;最后,我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发挥想象: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手术时为什么双手微微颤抖?他心里在想些什么?将其写出来,以深化课文主旨。 学生通过这样一步步的思考与探究,对语文课文的学习能够掌握一定的方法,并能够逐渐提高自主学习、自主分析的能力。
总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对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不断进行优化,探索教学的有效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改善小学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