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小学科学实验课“三步法”教学模式 潘靓


    小学科学实验课“三步法”教学模式

    ◎   贵州省榕江县中心校   潘   靓

           目前科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如下弊端:

          1、教学中一般说来仍然是要儿童学到教师所要给的那些知识,忽视促使儿童通过动手动脑来积极进行创造性的思维;2、教师对儿童做实验仍不放心,在儿童使用实验材料时总要给予“定向指导”,就怕学生不能完成实验,达不到如期的教学目标;3、有些课文教学内容仍然较多,而儿童认识客观事物又需要一个过程,学生要花一定的时间去接受这些知识,这样,儿童就不能充分动手、动脑,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仅仅是接受、重复和记忆,形成的要领往往是由教师裁判或给予。在如此的教学中,儿童的思维活动被限制在教师事先封闭的狭小范围内,不能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探索发现,所要获取的知识在较大程度上仍来自儿童心目中的权威--教师。换言之,学生还未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影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抑制了思维的发展,长期下去,儿童的思维僵化,缺乏灵活应变能力。这样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包含不同程度的“主宰”。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那就是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大胆放手,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不要怕学生动不起手来,只要教师引导得法,相信学生会成功的;更不要怕学生出差错,这会尽可能地暴露问题,为教师提供教学依据。“三步法”教学模式就能充分体现这一教学特色。

          (一)“三步法”教学模式结构及操作要求

            1、模式主旨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完全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来获取概念,这样获得的概念是学生自己的,而不是教师强加予他们的,记忆更深刻和牢固

           2、模式的基本结构:三步法

             第一步:启发引导,揭示课题

             第二步:探讨活动,获取知识

             第三步:巩固知识,学会应用

           3、模式的操作要求

           (1)启发引导,揭示课题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良好的开端十分必要。当学生的情绪已经安定下来,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的目的是要引起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学生有了这样的愿望,就表现出以浓厚的兴趣、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设置悬念、开门见山、录像投影、教师演示、游戏法、直接法、讲述故事、猜迷语、观现象说明原因法等,但是教师设计时要尽量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的新奇感和求知欲。

           (2)探讨活动,获取知识

           a、动手动脑,探究知识

           教师在课的开始,把一些实验材料发给学生,这些实验材料是教师在课前针对儿童所处的不同思维阶段及要求他们建立的概念而精心设计和选择的,要求他们尽量动手拨弄、操作实验材料,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去体会、寻找实验材料中所包含的概念。

           b、各抒己见,概括结论

           教师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组织他们讨论,让他们把探索过程中发现的东西讲给大家听,经过大家畅所欲言的讨论,互相启发和补充,学生便逐渐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要领来,加深了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获得科学的结论。

            “探究”实际上是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阶段,“讨论”是学生对事物的理性认识阶段,其实质是儿童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探究得越充分,讨论的效果会越好;讨论得越深入,建立的概念越准确。因此,探究与讨论这两个过程紧密相联,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3)巩固知识,学会应用

           巩固知识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发现和弥补学生掌握知识中的缺陷,使学生对新知识能当堂理解,当堂巩固。教师可以采用提问、复述、练习等方法来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但是巩固新知识,不应该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已获知识的再学习,使学生应用这些已获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深度。巩固新知识的过程中,也可以启发学生提出与新知识有关系的问题或不理解的问题,请其他学生回答或通过讨论来解决。科学知识的巩固,还可以提出问题,由学生用实验来解答,或是请学生根据实验的现象进行解释。


           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学生学会应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应用,进一步巩固课堂上获取的新知识,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三步法”教学模式的特点

            1、在学生探究活动中,教师很少说话,而是细心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注意倾听学生的对话。对于确有困难的学生只提供帮助解决困难的材料,或给予情绪上的支持,鼓励学生建立起自信心,自己想办法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须依靠自己想办法动手去探究,从而促进了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形成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想法。

            2、在研讨活动中,是通过学生之间,而不仅仅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想办法把各自在探究中的思维语言表达出来,并依靠集体的力量来改变某错误的想法,逐步形成比较清晰的概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耐心地听取,敏锐地去判断学生在讲述某种想法时的内心活动,注意发现矛盾,揭示矛盾,并把矛盾交给学生去解决。让学生在希望解决矛盾的内心愿望的驱使下,获取继续前进的动力。

           简言之,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在进行独立地、有创造性地“自我”研究活动。

           “三步法”教学模式并不是每节课都能体现的,科学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要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着力点应放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上,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点击次数:34  发布日期:2019/1/3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