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析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 李昆

    浅析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

    ◎   河北省第十五中学   李  昆

    摘   要:德育,是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一环,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大大改变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因此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不但要以传授知识,使学生掌握技术为己任,而且要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以正确的方式、方法掌握并使用技术,获取所需知识,陶冶自身情操。同时,教师也应提高自身素质,以新课改为契机,把握信息技术课程与德育教育的最佳结合点。

    关键词:高中 信息技术 德育 团队合作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日益普及,已渗透到社会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对当代高中生的知识获取方式、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高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应时代要求而产生的新兴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让学生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义务和权利、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责任感和价值观。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把符合时代潮流和社会规范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结合起来,穿插、渗透、融入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呢?这就是我要阐述的课题。

    一、依托课改教材,创新思路,开展信息技术德育教学

    信息技术教材不单单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载体,同时也是思想教育的载体。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材资源丰富,形式多样,更让学生乐于接受,所以教师要认真钻研新教材,充分思考教材中各个章节隐含的德育内容,把它作为重要的学习和研究目标,尽量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德育素材,渗透到信息知识的传授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教育。

    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与教授是相对开放的,体现在教学内容及资源的开放性、创造性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教学场所的灵活性。例如教师可以在讲授关于信息获取的理论知识后,带领学生“离开课本”“走出教室”,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自主捕获真实的社会信息,陶冶学生热爱社会、乐于回报社会的情操。

    再以“五彩斑斓的信息社会”一节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利用网络论坛、网络时事等开展人生观、价值观、理想和信念的教育,对于网络的道德法规和网络安全法规就可以采取说理诱导法,对于信息垃圾、网络病毒等不良信息产生的危害可采取集体讨论法等,从而使学生学会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获取知识,健康成长。

    二、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以学科特色,完善德育教学方式

    团队合作指的是一群有能力,有信念的人在特定的团队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持、合作奋斗的过程。它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并且会自动地驱除所有不和谐和不公正的现象。

    团队合作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知识经济时代是合作制胜、协作竞争的时代。作为一名高中生,要想健康地成长,就要学会与他人合作。

    高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实践性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在于它重在操作。因此,信息技术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外,同时也更具备条件创造机会,有意识的制造一些“困难”和“障碍”,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通过他们之间的交流合作、相互帮助,感受同学间的友谊和真情,发现同学身上的优点与长处,从而愿意与他人进行交往与合作。

    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可以先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然后在教学时,把教学内容分成一个个有趣和难度大小适宜的学习任务,如:主题网站设计、趣味小程序制作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协作、交流、讨论,互帮互学,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对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记录、考核,促进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建立一种和谐、亲密的伙伴关系,让学生从进步中体会团结协作的快乐和重要性。使学生在校园这样一个群体的学习环境中,保持自信、乐观、向上的学习状态。

    三、提高教师自身学科素养,提高德育教学质量

    首先,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道德教学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教师进行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发掘出素材的思想性,机智灵活地找准信息技术与道德教育的结合点。

    其次,要在思想意识上重视德育教育,在行动中把正确的行为准则示范给学生,树立榜样形象。“亲其师而信其道”,特别是对于当代的高中生,在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和坚定的信息毅力前,更容易被“偶像崇拜”和从众心理驱使,从而模仿个体。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做有心之人,提高教师自我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从点滴做起,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另外,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提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总之,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要转变观念,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努力探究新时期的德育教育内容、手段和途径。做到努力钻研学科业务、切实提高自身修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针对学生特点、结合课程特点,挖掘德育教育素材,整合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等道德教育,从而在此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中的德育教育达到水到渠成、润物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技术课程标准研修(信息技术)/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研修手册》 教育部基础教司2004

    2.胡秀琴 《走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场》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王道俊,郭文安  《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4.王书伟,王淑娴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能力的培养研究》2009


    点击次数:43  发布日期:2019/1/3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