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数学意识 提高教学效率 仇春学
培养数学意识 提高教学效率
◎ 陕西省大荔县安仁镇步昌初级中学 仇春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此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笔者就此谈一谈自己的切实体验,和同仁分享。
一 、鼓励质疑,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数学是伴随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一门学科,它不同于一些文学性较强的科目,需要情感的沉淀和感受,数学需要学生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困扰诸多学生的难点。初中数学也同样如此,按部就班和单调复制固然能够让学生熟知一些已知的难点和习题,然而缺乏学生自我思维的扩散,缺乏学生的质疑和发散性思考,就难以得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难以实现数学教学质量和有效性的真正提升。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探究的开始。只有当一个学生有问题时,它的思维才得到激活,才开始了对知识的探究。可见,在中学学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实现素质教育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出示课题后,老师就请同学提出通过这节课你想解决什么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争着举手“我想了解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我想知道什么样的图形称为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都在老师的预设范围之内,这样教师既能根据学生的问题来调整教学内容,又不会因为毫无准备而产生混乱降低教学质量;同时学生也感到老师会根据我提的问题来讲课,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对质疑也渐渐摆脱了陌生感,不等教师提问,学生自己便会积极思考起来,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
疑问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如果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将压抑学生的积极性,释疑的方法不妥,也将影响质疑问难的作用。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能急于回答,更不能轻易否定,如果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老师起组织作用,得出正确结论必然会产生更深刻的效果。
二 、引导探究,增强学生自学能力
实践表明,有些学生上课听得很认真,但独立解题的能力不强,就是因为他们习惯于按照老师的思路走,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不教。”所以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主动研究的条件,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并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思考、解题的方法,以便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学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要让学生学会独立画线段图进行联想,分析;在解答填空、判断、选择题时,可采用验证、知识迁移、举反例、推导、计算、设数等方法进行思考。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SAS课程的基础知识之后,在下课之前,教师可以说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很多,大家回家可以自由预习或者是做实验,明天上课后各自展示,表现好的同学有奖励。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肯定急于知道答案,在奖励的诱惑下,学生自然会自主地动手动脑。无论是从课本上找答案,还是自主动手实验来验证自身的想法,都是值得鼓励的。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学生自主展示之后,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并且组织学生相互讨论,最终得出一致的结果。教师还可以利用剪纸来直观地向同学们展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三角形会全等,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并且还会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
初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学生掌握新知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打破常规,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要转变过去应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在教学过程中追求答案的唯一性,这样一来,不但扼杀了学生在学习当中的积极性,对学生以后智力的发展也起到阻碍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发展思维能力,允许在解题过程出现多种解法,鼓励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应用的问题。人们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由于习惯于运用某种思维方式,便会产生定势心理,思维定势会严重地妨碍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只有突破定势,才能活跃思维,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高年级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最后阶段。学生要把小学的数学内容全部学完,这就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时候,教师应鼓励学生可不按常规的步骤去解答问题,根据自己的知识灵活运用,大胆尝试,选用不同的解答方法。
例如“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的教学,我先复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然后提问:我们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识来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学生经过讨论不难得出:(1)想办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2)具体转化方法采用添线来分割多边形,使之成为若干个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1)你们有哪些具体的分割方法(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从一边上任一点出发连不相邻的顶点、从多边形内任一点出发连各顶点等)呢?(2)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可以有多少条?那么一个多边形一共应有多少条对角线?(3)根据对角线的条数你能确定是几边形吗?(4)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学生思考探索,他们总结出许多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还因势利导探索多边形对角线的有关知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随着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经验的丰富。多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日后学生的学习有莫大的帮助,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总之,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