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 王维
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
◎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电化教育中心 王 维
在世界瞬息万变,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中,我们跨入了信息社会,而信息化社会对现代教育提供了新的要求,也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多媒体教学课件被引入课堂,教学信息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呈现,它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直观性差的缺限,使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优化,成为现代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由此及彼,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借鉴信息技术找准合适的支点———数学知识的生长点和学生思维的停靠点,以此撬动学生的思维,推动数学知识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利用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探求新知欲望
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创设的情景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时要充分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技术来呈现问题,面对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学生将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一旦这种好奇心发展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将会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多年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常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结合学生实际,创设出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从而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达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如在概率的引入过程中,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商场中抽奖、体育彩票抽奖以及射击比赛中命中点数等学生感兴趣的视屏,引入概率的学习;又如,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动画演示;利用多媒体演示太阳和地平线的位置关系,引入圆与直线的位置;利用多媒体演示勾股定理三角形流沙原理,引入勾股定理;利用多媒体演示神州5号火箭升天的画面,展示第一宇宙速度计算的相关数据及公式,引入平方根的计算,这些情景的设置知情融合、气氛活跃,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利用信息化手段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
数学是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基础学科,许多数学知识需要大量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发展特点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问题,多媒体却能采用动态视频、动画、照片和声音将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事物现象,再现于课堂教学中,并可按教学目标逐步呈现给学生,化抽象为直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
例如在教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两节课,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在演示过程中学生可以直观看到分别有3种和5种不同的位置关系,以及在不同的位置时d(圆心到圆心的距离)和半径r的大小关系,这些画面清晰、直观,并且可以瞬间定格或重复播放,既减少了教师的劳动强度,又使学生理解快、记忆深刻,学生很容易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再如学习轴对称时,关于轴对称的第二条性质,教师很难讲解透彻。可以设计出一些轴对称的图形,在屏幕上显示,然后用红线(加粗线)显现对称轴,借助课件把一个图形翻折,这时学生很容易看到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从而得出轴对称第二条性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将难点突破。
三、利用信息化手段揭示数学规律,发展学生思维
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明了、直观的形式出现,缩短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同时,应注意计算机的演示只能帮助学生思考,而不能代替学生思考,教师应恰当地给予提示,结合计算机的演示帮助学生完成思考过程,形成对概念的理解。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例如,对于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教学,利用计算机和几何画板软件,可以在屏幕上作出斜三角形ABC及其角A的平分线、BC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点A,利用软件功能,此时三角形ABC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在移动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点A,使得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三线重合。在这种协作学习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精心设计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鼓励学生解答问题,并为他们提供需要的工具与资源。在这种学习环境下,教师需要知道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如何问学生一些探试性问题,如何使学生与有关资源联系起来,如何提供给他们存储、操纵与分析信息的工具。
总之,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方法,信息化教学成为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它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更便利的条件,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高,有利于课堂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