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如何加强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马文辉

    如何加强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   陕西省大荔县仁厚里小学     马文辉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将统计与概率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随着大家对统计与概率教学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对于这个领域的学习而言,重要的绝不仅仅是画统计图、求平均数等技能的学习。而是要让孩子“亲近”数据,加强孩子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一、创设合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据分析必须面对一堆数据,别说是小孩,就是大人,都有可能感觉枯燥乏味。要想让学生对统计产生兴趣,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素材的选择上,我们可以考虑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可以从学生亲身经历的事件中寻找统计内容,并在学生感兴趣的事中提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欲望,这样,学生既能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又能促使学生自觉地从统计角度对现实中的问题进行思考。

    例如:《扇形统计图》的教学,课前布置学生对自己学校体育节,每人要选一个运动项目的活动进行统计。课前调查:了解本班同学最喜欢运动项目情况并制成统计表项目 乒乓球 跳高 跳远 羽毛球。 统计本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而且从统计表中能清楚的看出每种运动项目的人数。由于这些数据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有直接联系,学生容易归类,也容易从中分析数据所反映的问题,很容易引4

    起他们的共鸣。学生通过调查获取有效的原始材料,然后从原始材料的整理、分析中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

    二、精心设计问题,发展学生应用意识    

    数据分析观念是统计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统计时需要收集数据,应用数据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很多实际问题,从而感受统计的实际价值,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数据的应用意识,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情境:森林动物运动会现场,小兔、小狗、小猫等正在进行跑步比赛,你能猜出谁能赢得比赛第一名吗?“每个动物都有可能获胜。”笔者在学生猜测后说道,“小动物们玩得如此开心,同学们是否也想玩一场比赛?”“想!”争强好胜的学生们齐声说道。“请你们猜一猜,从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摸到哪种颜色的球可能性大一些?”笔者边说边往黑色布袋中放入两个红球与一个黄球。“比一比谁的猜测准确?”有的猜是红球,也有的猜是黄球,面对争论不休的学生,我说:“怎样才能知道谁的猜测对呢?”“做实验,让事实说话。”有学生提议。“这个主意不错,如果任意摸一次,两种颜色的球都有可能被摸到,而要证明摸到哪种颜色的球可能性大,则需要用实验证明,让大量的数据来说话,让我们通过充分的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测吧。”笔者顺势引导学生产生数据的内需意识。

    三、亲历问题解决过程,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是需要重点培养的思维品质之一,而这需要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获得锻炼和发展。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效的统计活动,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从多角度对数据进行分析,发散学生的思维,并根据情境的变换及时调整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引导学生学会解决不同情境的实际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假设学生是任教五(1)班和五(2)班的数学老师,期末总结时要对自己任教的这两个班级的期末成绩进行比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按照不同的标准来评判两个班级的数学成绩。这时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依据两个班级各自的数学平均分进行比较;有的学生依据85分及以上为优秀这个标准,先统计出两个班级获得85分及以上的学生各有多少人,然后分别计算出两个班级的优秀率,再进行比较分析;有的学生依据60分以下为不合格的标准,统计出两个班级不合格的人数,按照不合格人数的数量比较两个班级数学成绩的优劣。其实,这里的答案并不唯一,每一种答案都可以作为教师分析学生成绩的标准。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多维度思考,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诱发学生思考,掌握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数据分析的过程不应只是计算和画图,应该把重点放在怎样分析数据上。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让学生感悟到我们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来做统计的。通过数据分析,学生从中提取相关信息,根据不同的背景,选择不同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我组织学生调查我校各年段学生在学校阳光体育活动中“最喜欢哪项运动”的问题。学生就要从低、中、高年段活动项目中的“丢沙包、做游戏、跳绳、踢毽子、羽毛球、乒乓球、呼啦圈、篮球、排球”等多项活动进行分年段调查取样,也就是说,学生要懂得结合调查的目的及调查这个问题所涉及到的内容设计一份合理的调查表。其次要懂得如何去获取有效的原始材料,从经验上讲,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运动的喜好程度有较大的差别,最好的方法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数量,按比例抽取样本,这样就能简单地收集到“好”数据了。最后还要懂得如何从原始材料的整理、分析中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并根据各种统计图表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图表来展示数据等。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素材组织学生搞小调查。例如,调查统计学校周围道路交通(运输量、车辆数、堵塞情况、交通事故等)状况,调查统计学校食堂中最喜欢吃的菜,调查统计全班同学的压岁钱金额等,鼓励学生用多种手段整理和表示数据,使学生更好地体会统计的作用、理解统计的概念、把握统计的内涵、形成统计的观念。

    总之,在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内容,应该重注对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使学生真正的亲近数据,会根据问题来收集需要的数据,并分析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当下我们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分析由为重要,从小树立良好的数据分析观念,为学生经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点击次数:61  发布日期:2018/12/29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