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唐静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健全小学 唐 静
随着教育机制的改革,高考政策的新变化,语文这一学科变得尤为重要。每次高考完毕,谈论最热门的还是作文,因此网络上也总是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满分作文,让人叹为观止。但我想说的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打好坚实的作文基础,到关键时刻才能“一鸣惊人”。然而在我所处的教学环境中,农村小学教师对作文教学存在很多无赖,也存在很多误区。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作文教学常被忽视。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核心要素,是小学生培养语言沟通及表达能力和写作及创作能力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师应对作文教学给予重视。但绝大多数语文老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想通过拓宽阅读面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翻遍了图书馆上千册的书也没找出几本他们适合并喜欢读的书;让家长买书和孩子一起阅读,家长大字不识几个还要忙着务农……还有部分教师认为小学生年龄过小,没有完全独立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在语文方面的基础也薄弱,未积累语文素养,写作对于小学生来说,算是困难的事情,所以老师也打起了退堂鼓。
(二)不关心学生是否拥有写作兴趣,一味应试教学。
想要提高写作能力,培养优良的写作习惯,应从培养写作兴趣着手,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必须把培养学生兴趣放在首位。而在教学作文的过程当中,老师并不关心学生是否拥有写作兴趣,只一味应试教学,重点讲解生字,词语,造句等基础语文知识,枯燥又乏味,忽略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降低了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的教师为了应付考试甚至让学生背诵范文,教学生用写事替换写人,写人替换写事……试问,此种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思维得不到锻炼,能力得不到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能得以提升吗?
二、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培养写作兴趣。
为了提高写作能力,首先必须拥有良好的写作习惯,培养浓厚的写作兴趣,才能增加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多观察生活细节,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根据实际经历来进行作文创作,才是一篇篇生动、形象、富有活力、感情真挚的文章的源动力,这样才能让一个个农村孩子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能力去创作。
(二)拓宽小学语文作文的写作范围。
农村孩子写作能力之所以遭到阻碍,是由于阅读量不足,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基础知识低浅,观察生活粗略造成的,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现状,针对学生的实况制定相应的策略来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充满写作热情,提升高效教学性。如:对学生进行各种语言训练,包括根据词语造句,根据已有范例进行缩减或者扩充句子;在理解课文时把教学重点放在作者的写作方法,修辞手法的运用上,文中能够进行习作训练的部分及时让生进行小练笔;课外多搞活动,让生注意观察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从而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再紧扣这四个主题来写文章;以教学的内容为基础,要求小学生们诵读优美的段落与语句,让学生积累文化底蕴,在创作文章时,体现出高水平;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适用课外读物,各国名著,优秀文章等等,在课余时间让学生进行品读,使学生知识层面得到扩展,知识视野更宽广,在进行写作时,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三)鼓励小学生多进行实践活动,调动积极性,易于作文创作。
鉴于素质教育有利发展,小学语文教育事业也需要从根本上被提高,作为小学语文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更是重中之重。小学生处在年龄较低的阶段,虽然生活阅历低浅,基础文化知识不够深厚,但小学生的优点是思维能力发散,想象力极其多姿多彩,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此优点为出发点,组织和开展合理的适合于小学生的实践活动,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作文创作水平和文化素养,培养优良的创作习惯,调动作文创作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使创作能力得到提高。
“博文才能强记,厚积才能薄发”。只有重视语言的积累,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才能为写好文章打下基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农村孩子来说生活才是一切的创作之源,只有抓住生活这个源头,写作素材才会源源不断。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究,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与学生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