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策略探究 郭粉朋

    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策略探究

    ◎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江中心小学   郭粉朋

    摘要:新生入学适应的问题并不被老师和家长所重视,大部分教师对一年级新生期望水平过高,容易忽略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教师缺乏较好的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的工作方法。家长也缺乏教育理论、方法,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会正确引导。可见,教师、家长的种种不适应也造成了一年级新生的不适应。为促进小学新生的入学适应,学校设计了各种活动,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学校以促进新生良好适应为核心,同时结合学校生源的特点,综合心理学理论和教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干预措施。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关键词:小学;新生;适应性;探究 

    新生入学适应是指小学一年级新生在入学第一学期,在因与环境关系发生多方面改变而引发的压力情境中,根据环境的要求,积极调整自身观念与行为,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使主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 
      心理教育策略是指为增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活动而开展的一系列心理辅导的方案的集合。 
      小学新生入学适应存在的问题 ,但新生入学适应的问题并不被老师和家长所重视,大部分教师对一年级新生期望水平过高,容易忽略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对孩子提出过高、过严要求,尤其是对于行为习惯不好、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缺乏较好的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的工作方法。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不是溺爱就是要求过高、责备过多,特别是对于刚进入小学生活的孩子期望值过高,对于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了解不够,缺乏教育理论、方法,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会正确引导。可见,教师、家长的种种不适应也造成了一年级新生的不适应。 
        为促进小学新生的入学适应,我校成立新生入学适应活动实施小组,由德育主任任组长,各新生班级的班主任任成员。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学校以促进新生良好适应为核心,同时结合学校生源的特点,综合心理学理论和教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干预措施。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新生入学适应团体辅导策略 
      基于小学新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集体生活维度、情绪情感维度、人际交往维度和学习制度维度四个维度设计团体辅导方案。集体生活维度是指对学校、班级集体观念的认识,此维度所达到的标准为:学生能够熟悉校园、喜欢校园,消除胆怯、疑惑的心理,增强集体意识,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为班集体做有意义的事情。情绪情感维度是指对新环境的心理接受态度,包含如何对待学校里的人和事,此维度所达到的标准为:一年级新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上学,在学校能够获得快乐的心理体验,在学校能够以友好的态度与教师、同学进行交往。人际交往维度是指与教师、同学交往互动时积极融入的状态,此维度所达到的标准为:能够主动向老师、同学问好,积极认识、结交新的伙伴,懂得如何与他人进行交往、自己能够解决与他人发生的矛盾,主动帮助同学。学习制度维度是指一年级新生能够适应小学的课堂常规活动,包括培养学习能力、自我约束力,此维度所达到的标准为:懂得如何充分调动自己的感、知觉进行学习,能够做到上课认真听讲,对学习活动感兴趣,注意力集中。 
      通过以上四个维度,对学生进行为期两个月每周两次的入学适应团体辅导,班级教师按照活动方案展开课程辅导,使学生适应学校生活,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与老师、同学友好相处,遵守纪律,初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互助友爱、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形成乐学心态;提高学生自理、自主、自制的愿望和能力。 
    二、家庭教育策略 
      开学前一周及入学一个月后,心理教师通过团体辅导、工作坊等方式,对新生家长进行辅导,引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式。家庭环境、独立性和毅力的培养都与家庭、家长密切相关。因此,在针对小学新生入学适应的心理教育策略中,家长的因素不可忽略。 
      在家长方面,我校主要进行的辅导策略为家长讲座、家长沙龙以及家校合作等。新生入学之初,学校就统一组织了针对家长的关于新生入学适应应注意事项的讲座,主题为《培养良好习惯――迈好入学第一步》,内容主要涉及应该培养哪些好习惯、如何培养,以及家长如何避免在教育过程中常犯的错误等,并让家长填写了针对儿童行为的评估问卷。一起商讨更好的适应策略。在此过程中,特别注意家校合作,家长有问题会及时和老师沟通,而班主任也会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情况并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三、教师辅导策略 
      新生入学前,组织实验组班主任学习团体辅导方案,保证其已掌握活动设计方案,并了解即将入学的一年级新生的特点。针对团体辅导结束后仍然表现适应不良的学生,进行了个案追踪研究,班主任接受培训后及时关注本班适应不良的学生,并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指导。 
        小学新生适应问题复杂,教师应注重教育干预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要紧扣重点,并在此基础上突破难点。小学生新生适应问题干预的重点和难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时还会出现重叠,但有的干预重点并非难点。比如,家庭环境、听课方法和身心健康;有些问题严重且难于干预的既属重点又是难点,比如学校环境和学习技术;有的问题不严重但难于干预,如独立性和毅力;还有的问题不严重且容易培养,就可以不列入专门培养的计划,比如学习态度。当然小学新生适应性发展状况千差万别,对于新生的入学适应性教育还远不止以上这些。不过任何一种意识的培养都不是一朝一夕的,还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工作中,从细微之处入手,抓住学习生活中点滴教育契机,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健康快乐的渡过小学阶段。

    参考文献: 
      [1]潘玉明,郭瑞芳.拥抱太阳[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8. 
      [2]刘晓东.解放儿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3]刘良华.家庭教育的一百个信条[J].中国德育,2009,(2)  

        注:(本文系陇南市2018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小学新生入学教育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LN[2018]67)

     

     


    点击次数:96  发布日期:2018/12/29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