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生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张艳妮
立足学生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少华中学 张艳妮
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性格,他们已不是可以任意扭曲的柳枝。教学中,如果教师不注意一定的教学方法,要去强扭“柳枝”,将适得其反,引起学生的愤怒和抵触情绪,从而拒学该学科。初中语文,是一门内容丰富的人文学科,在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上,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真正的语文教学中,初中语文在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上却不尽人意,“强扭柳枝”现象层出不穷,导致了初中语文教学成绩多年以来一直低下,教学效果远远落后于其他学科,教师的付出呈现出事倍功半的尴尬。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很有必要值得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反思。
一、弘扬学生个性,营造创新氛围
近年来,语文教学的人文理念得到全面贯彻,不少人一提到以人为本,首先想到的就是以发展个性为主,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需要,张扬学生个体的生命价值等等。相对于过去我们片面强调了学生的社会公共性,抹杀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而言,确实是一大进步。但是我们不能从一个片面走向另一个片面,要知道,真理多跨一步就成了谬误。学生的个性当然要尊重,但讲究个性决不等同于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对教学规范的彻底抛弃。尊重个性,允许并鼓励学生敢于反叛传统,但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靠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来体现与众不同,还美其名曰:培养学生的个性。人性化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前提下的循序渐进、和谐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时,我激发学生从课本插图入手,通过自己读,思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让他们自己从课文中找证据,分析出图上的人物的身份。大家的思维活跃,不断碰撞出火花,甚至有的挣的面红耳赤。有的同学认为文中出现了四位作家,有的则认为是五位。确定后面站着的是漠伯桑后,我给其余作家标上代号(按从右至左顺序) a、b、c、d,给大家时间,根据文中的描写,找一找文中的作家各是谁?学生说出各自答案,意见出现分歧。有的同学认为a是福楼拜,书上说福楼拜“做着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风帆”。而a的衣服就鼓了起来,如同风帆一样。有的学生说也可能是屠格涅夫“高卢式的大胡子”是八字胡。另一个学生说不可能,d是屠格涅夫。因为书上说屠格涅夫是“仰坐在沙发上”,所以d是屠格涅夫。这样的教学过程,把语言文字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生动、形象、开朗地展现词语的意思与内容,符合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给学生展现自我个性以宽敞的天地。
二、 立足教材基础,挖掘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末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仅要做到‘书道、授业、解惑’,更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比如语文教学中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就要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已见,敢于提出自已的见解,不要有什么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有创新价值的,哪怕只是一点创新的火花,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与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创新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古诗《天净沙。秋思》时,学生就如何在画中表现“小桥流水人家”一句的诗意展开了讨论,各执一词,争执不已。有的认为应该在房子旁边画一座桥,再画一条小溪绕屋而过,有的认为小溪不应绕屋而过……所有这些争议对诗句的理解似无关联,怎么画都无所谓。但可贵的是,它能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能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为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选进教材中的部分古诗有一定的故事内容,可表演性强。让学生把古诗编演成一个故事,学生则能展开丰富的联想,理解诗意,充实内容。
三、丰富学生想象,提高学生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语文教材所用文章都是全国的语言文字专家,从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品中挑选出来的,并经过反复的推敲、实验,然后使用,具有典范性和权威性。用这些典范文章作为例子,是提高学生能力的最佳途径。但是,这些教材只能作为范例,在范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会有生机活力。高中语文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只有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创新思维的基础是想象。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如学了《废墟的召唤》一课,我就带领学生参观珠海新圆明园,指导他们精心欣赏这形式优美的装饰斗拱,雕梁画栋的窗栏屋檐,以及雄伟壮丽的新圆明园全貌。通过实际观察,引导学生联想我国古代的建筑和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结果发现,学生们想象的闸门打开了,汹涌而至的思潮不可遏止,写出了情节离奇,引人入胜的好文章。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的“我站在庄严雄伟的新圆明园里,踩着脚下的青砖,扶着楼台上的条石,感到气势磅礴,胸襟开阔,不由想起了古代修筑圆明园的劳动人民来。”“看着这古香古色的摆设,摸着这巧夺天工的雕刻,欣赏着这独具风格的建筑,望着这中西艺术的结晶,我不由感叹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多么的伟大啊!”圆明园不仅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高度发展的代表,也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经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丰富多了。
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师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基础,立足学生个性发展,努力探索创新性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进行落实,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造就一代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