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黄莉华 付妤 龙桂芳
浅谈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长乐小学 黄莉华 付妤 龙桂芳
美育的教学逐渐渗透到各个学科中,而语文教学中美育也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应从引导朗读入手,让学生感受美;从探索意蕴着眼,让学生鉴赏美;从说写训练着力,让学生表现美.
本人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来,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探索进取,工作上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一些浅见和体会。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从探索意蕴着眼,让学生感悟语文教材的自然美
有人说过:一切美的根源来自于大自然。自然才是最美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描述大自然的,可以欣赏作者笔下的神奇大自然,继而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感受和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从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可以培养学生感觉身边事物美的意识。如我在讲授《春雨的色彩》时,当时正值春雨时节,让学生感受春雨的形、色、音等特点,充分体会为什么文中说春雨是红色的、黄色的、绿色的……从自然中去欣赏春雨的美丽以及给大自然带来的勃勃生机,而这美丽的一切来自于大自然。同时利用教材提供的语言文字美和景色美的美育因素对学生进行自然美的教育,进而也培养了学生的思想情感。又如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出示图片向学生展示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可爱的动物、美丽的花草,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唤起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然后结合课文,再展示环境遭到破坏,动物遭到杀戮,植动被践踏的图片,逐步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深刻地认识到美丽的大自然与人类息息相关,从而培养了学生知美、赏美、爱美、创美的情趣。
二、在饱含激情的朗读中,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和应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从教学上看,学生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需要加强朗读,理解词句,进而读懂文章。在此基础上,还要教会学生利用口头和书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思想和情感。我充分利用早读课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把学生带入到那个意境中,感受语言的熏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不仅如此,中国作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古国,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从古到今产生大量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的文章之简洁、语言之优美是十分突出的,诗歌简练而富有韵律,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内涵之美,小说的语言生动、巧妙情节,都给人以极大美感。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绝句》、苏轼的《题西林壁》等。近代时期的老舍、冰心、巴金等著名作家的作品在各年级的教材中都能欣赏到,我在讲授这些作品时,不仅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同时把语言文字的美教给学生,如语言的情感之美、韵律之美。在此基础上,还训练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升华,而思想情感的升华又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实现了语文能力和思想情感的共同提高,也使学生受到了生动的审美教育。
三、在实际的说写训练中,让学生真正悟出课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美
小学语文课文中塑造的人物或拟人化的角色都有鲜明的形象,英勇顽强的黄继光、诚实善良的小珊迪和善解人意卖柚子的姑娘,拟人化的《古井》,为同学们带来种种方便的《高大的皂荚树》、《旅行家树》等。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情境,入境进而入情,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憎,甚至能收到震撼心灵、影响一生的教育效果。这样,就可以使语文课发挥出对学生进行美德美育的功能。
另外,我在教学中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美,利用教材中的人物形象、优美语言、动听的旋律、精美的图像、鲜明的色彩等一切美好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也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让学生即兴表演、做游戏、开展小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受到美的教育,学生的美感也是自然的,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