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初探 安雅妮
小学道德与法治初探
◎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柳枝镇渭滨小学 安雅妮
孩子从入小学就开始了他人生的学习阶段。就开始了知识,能力,道德的学习。这个阶段是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直接影响他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阶段学生可以通过道德与法制课的学习形成自己的道德品质,也可以促进孩子各个方面的发展。随着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小学的道德与法制教师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有了新的观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改变教学策略,以期能够使学生立足长远,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遵坚持学生为主体教育理论,创造快乐健康的学习气氛
当代的教学改革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的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明确两者的位置关系,真正把学生当成的学习主人,学生这样才能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有更多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所感所悟,所思所想,行成正确的三观,各种能力和素质得到提升,全面发展,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要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能够真正得到实施,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旧有的已成定式的教学思想和教师模式,建立新的生生关系和师生关系,增加课堂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让学生勇于尝试。另外,教师要调试操控课堂节奏,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兴趣的状态, 适当的调整课堂教学策略,改变以往的沉闷的课堂氛围,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结合现实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印象和体会
课堂教学内容不仅应包括书本知识,还应结合每个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内容设定,空洞的书本知识会抑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如果能将课堂教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学生主动去思考生活中的各种是非对错,同时根据自己的是非观念对其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进行评判,也可以对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指导,进而积极主动地去体验生活并了解社会。曾有学者经过调查总结发现,课堂环境的活跃程度与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成正比的,舒适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为了促使学校道德法制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充分结合,教师可以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稍加改变,
例如,学生在放假的时候,教师们可以告诉学生在完成作业以后,抽时间将自己近几天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存在一个本子上,开学的时候在课堂上和教师同学们一起分享,让其他同学对事件中的主体客体行为分别进行评判,并在课堂上展开沟通和讨论,阐述自己所认为正确的做法。这样,每个学生都会在听同学讲述事件的过程中经历一次生活体验,这也是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方式,只有经历过真正的体验之后,学生们才能有深刻的印象和切实的体会。
三、注重习惯养成教育,将“道德与法治”贯穿于学生的整个人生
教师应当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并明确该课程的教育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育,而应当更加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将“道德与法治”贯穿于学生的整个人生,发挥课程的重要作用。首先,学校应当在小学校园内树立标语,宣传小学阶段应当了解的基础“道德与法治”思想与规范,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其次,教师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直接人,其还应当加强对该课程的深入研究与学习,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坚持以正确的将行为规范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模仿教师,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个人道德素养的提升。例如,在就课程“拉拉手,交朋友”一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除了要根据课程内容告诉学生“我们在与其他人交朋友时,应当怎样做?不应当怎样做?”,并试着与学生交朋友,通过实际行动,在这过程中将这些理论知识进行呈现,教会学生该怎样与他人相处、交往。此外,教师还应当注重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要求家长与学生保持互动,并检查学生对思想与规范课程的学习情况,并家长给予学生以鼓励或纠正,真正的将学习落实到学生生活与学习的方方面面。
教育教学在不断的革新,各种课堂教学模式层出不穷,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也要紧跟教学改革的步伐,不断的推陈出新,摸索更适合道德与法制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整体调控,掌握更新更多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全面的发展,使道德与法制课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不仅让学生掌握道德与法制的相关知识,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得到提升,还要让道德法制的思想深入学生的内心,外化于学生的实际行动,使学生真正做一个道德人,成为国家之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