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寓言教学有效策略浅思考 黄应坤
小学语文寓言教学有效策略浅思考
◎ 四川省广元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管理中心 黄应坤
摘要:寓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学好一篇寓言故事要挖掘出作品的价值,学生的反思越多,启发越强,文学作品的意义也就越深刻。课堂应力争以学生为主体,在不断探索、思考、交流中得以开展,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将阅读放手于学生,切实让学生的探究能力、审美能力、合作能力、鉴赏能力等得以锻炼并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寓言教学;有效策略
儿童文学家严文井曾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离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究其本质讲寓言是一种讽喻或寄托的故事,它篇幅简短,以人或物为写作对象,采用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通过简短的故事情节,告诉读者深刻的人生哲理的一种文字体裁。义务教育阶段寓言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的理解“由表及里”走向深刻,难点是寓意的揭示水到渠成而不牵强附会。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课堂教学,谈几点做法以就正于方家。
一、立足对喻体的深度感悟,促学生认知升华
寓言是通过主人公出人意外的语言、行为、思想方法,构成一个完整的耐人寻味的小故事,要学生能概括出寓意,就必须充分地感受寓体形象,再现寓体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看到寓言中的角色。教学中我常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画面展示来创设寓言情境,在儿童进入情景之后,再通过角色扮演来强化情境。同时通过抓关键词句感悟形象。如教授《揠苗助长》通过抓“巴望”这一动作,形象体会农夫内心的焦急;抓“一棵一棵”,具体体会农夫的“认真”。通过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反复比较、深入揣摩,农夫荒唐可笑的内心和行为得以充分展现,为理解寓意奠定了基础。在教学《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过程中,安排学生通过扮演角色,引导他们体验乌鸦眼睁睁地看到狐狸把自已嘴里的肉衔到洞里去了的极其懊恼的情绪,得出不该听狐狸奉承自己的花言巧语的判断,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乌鸦错在哪儿,狐狸狡猾在哪儿,从而揭示出“不能听别人的讨好奉承的话”的教训。这样揭示寓意,学生的抽象思维活动伴随形象、伴随情感进行,得出的概念也才是有血有肉的,寓意才能真正为学生所理解、所接受。
二、抓实关键词句理解,引导寓意概括
多数的寓言故事,总是由一种思想或行为造成了某种不良后果。从故事的发展中,我们得出了教训,受到了教育,说明了道理。因而, 抓住故事中的变化,抓住变化过程中的关键词句,也可以给学生启示, 从而引导学生从感性的事件上升到理性的推而广之,完成思维的提 升,实现寓意的理解。《守株待兔》一课,故事非常短小,但是要让学生理解到“种田人是存在侥幸心理,把偶然当成了必然。”这样的深刻道理还是比较难的。一位教师在教学时这样设计,取得了异想不到的效果。在引导学生了解了故事,进行了讲故事的练习之后,老师巧妙地抓住了“一天、每天、整天、一天一天”联系故事来思考。学生很快地理解到了——这个种田人是把“一天”的事情当成了“每天”都可能发生的事,所以,结果一无所获。寓意就在理解几个词语之间的联系的过程中,迎刃而解了。
三、借助想象联想,促学生认识从现象走向本质
在寓言故事中,作者常会有意或无意地留下一些空白,这就为给读者提供了很好的想象空间。如《猴子煮瓜》这则寓言最后以猴子的一句话结尾:“为什么听别人的意见,有时对,有时就不对呢?”这里就是一个空白处,老师在教学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想象:谁能解答 小猴子的疑问呢?又如《渔夫和小鱼》这则寓言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 生:渔夫把小鱼带回了家,可小鱼还是不想死,带着最后一线求生的 希望再次请求渔夫,他会怎样请求呢?结果又会怎样?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合理地利用这些空白,设计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通过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活动,使学生对寓意能有个性化的理解。另外,寓言故事一般都写得比较简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对这些简单的故事进行扩写,也能起到启迪思维、加深寓意理 解的作用。
四、借力多元化寓意理解,促学生思维走向开放
在教寓言时,不少教师总是沿着既定的思维方向,想以最快的速度来达到明白寓意的目的,学生思维稍一偏离,马上制止,这样做的结果,常常扼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我们知道,学生的思维只有在个性的充分发挥,多角度的对比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果课堂上教师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在自己安排好的直线思维中前行,显然是不利于学生思维,特别是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其实“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应该站在引导学生思维发展的高度,多元解读文本,《扁鹊治病》这篇寓言,从蔡桓公的身上,我们分析出:刚愎自用、太过固执就没有好的结果;还可以读出应该防微杜渐,把“毛病”扼杀在萌芽状态,否则,它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严重。《纪昌学射》这则寓言故事也同样有不同的解读,我们可以从“飞卫”的角度来理解,即严师出高徒;可以从“纪昌”的角度来理解,即学习一项本领,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还可以这样理解,只有把一个个的小目标、阶段目标看大、做好,才可以更好的接近大目标,实现大目标。当然学生理解到这一层次是不容易的。教师就应首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要有多元解读教材的功夫和能力,这样教学的过程中才可以因势利导,顺学而为,在学生思维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助学生“一臂之力”。
实践告知我们,寓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学好一篇寓言故事要挖掘出作品的价值,学生的反思越多,启发越强,文学作品的意义也就越深刻。课堂应力争以学生为主体,在不断探索、思考、交流中得以开展,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将阅读放手于学生,切实让学生的探究能力、审美能力、合作能力、鉴赏能力等得以锻炼并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