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体验 厉燕乐
多媒体教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体验
◎ 浙江省温州市瓯北镇黄田小学 厉燕乐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手段日趋现代化,音像多媒体等多种媒体介入学校教育,使教育教学活动有更广阔的天地,为以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提供物质技术条件。
利用多媒体手段,旨在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才能使电化教育发挥最佳功能。
关键词:设计;表现手法;互动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急速扩张的信息化时代,它要求学生具备为增进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多种多样的能力和知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必须为将来立足于信息化社会做好准备。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手段日趋现代化,音像多媒体等多种媒体介入学校教育,使教育教学活动有更广阔的天地,为以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提供物质技术条件。
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就个人谈谈多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的一些体验。
1、课件的设计要注意知识的整体性、层次感:
无论什么学科,一堂课的内容总是一些相关知识的集合,因此必须注重课堂中知识传授的整体性、连续性,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线”。这一点必须在课件中体现出来。一般来说,课件中应包括课堂教学内容、练习、相关素材三大部分,课堂教学内容是课件中的主干部分,练习是检验教学效果的、相关素材用来丰富、补充说明教学内容中难以理解的部分。在课件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层次性,使其条理清楚、循序渐进,这样不仅从外观上看脉络清晰,同时也能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但在使用的时候,不能按步就搬,要物尽其用。课件是死的,学生是活的,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
2、课件的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课件的制作涉及到多种不同的学科,由于不同的学科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在表现手法上就有不同,各学科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最能体现教与学的手段、方式。如语文学科中,可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画面,给人以直观性且从中使学生得到审美教育,在相关素材着块上多下功夫;又如理科学科中如能将枯燥无味的函数图像、分子运动、物体运动规律等内容模拟动画,则直观效果更好,学生也更易于理解;另外,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如图表,地图等,完全可以将其电脑化处理后融入课件中,这样也能不浪费过去的一些教学资源。
3、加强课件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之后,学生常常被眼花缭乱的课堂教学所吸引,而达不到我们想要的辅助作用,多媒体的使用即要让学生活起来,还要让学生走进去。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然而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环境中,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却被抹杀了。这与我们的素质教育宗旨是相违背的。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必须多方面的寻找课件与学生之间的结合点。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课件中的练习与反馈这一环节,但这还不够,因为它并没有达到多媒体技术的不可替代性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能力的效果。我们还要多方面的尝试以期达到师生共同发挥创造力的目标。
多媒体以形、声、色、情的优势将教材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受到了美的熏陶,能更好的掌握知识。但也要引起警觉,多媒体容易使人沉醉于色彩斑斓的画面和赏心悦目的乐海中,绝不能以娱乐而告终。同时,也有可能使学生减少对抽象符号的兴趣,缺乏独立思考精神,从而产生“多媒体手段依赖症”。利用多媒体手段,旨在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才能使电化教育发挥最佳功能。
参考文献:《多媒体的应用》《新课程标准》《教育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