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急需“补齐”核心素养基础理论知识 何发
中小学教师急需“补齐”核心素养基础理论知识
◎ 云南省大理市教师进修学校 何发
摘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正式公布,是当前课程改革全面深化的一个标志。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急需“补齐”核心素养基础理论知识。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培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广大中小学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急需“补齐”核心素养基础理论知识,深层次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实施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中心的教学。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公布。这是自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之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领域的又一重大举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根本上来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是要解决“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问题。[1]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结构分成三大方向、六大素养、18个基本点,核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三大方面是“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第一大方面“文化基础”包括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评质疑、勇于探究)两大素养6个基本点;第二大方面“自主发展”包括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健康生活(真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两大素养6个基本点;第三大方面“社会参与”包括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两大素养6个基本点。
中小学教师急需“补齐”的核心素养基础理论知识,可以重点学习探究三大方面。
一、核心素养与学校发展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学校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教育使命更加清晰。教育的出发点在于立德树人,旨在促进每一个人全面而有个性的自主发展,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2]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学校发展,中小学教师应关注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核心素养导向下学校的教育使命是什么?1、促进全体学生发展。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个性发展。4、促进学生自主发展。5、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第二个问题: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小学校应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1、办学理念体现以人为本。 2、办学行为尊重成长规律。 3、管理制度充满人文关怀。 4、领导队伍聚力高位谋划。 5、教师队伍共筑成长乐园。 6、课程建设满足个性选择。 7、德育活动贵在体验感悟。 8、教学活动重在学生参与。 9、学校人气指数不断攀升。
第三个问题: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改革策略是什么?1、创设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空间。 2、深入推进启发式教学。 3、积极开展跨学科的基于项目的教学。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 [3]
核心素养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引擎。在新的核心素养时代背景下,明确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概念,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该门学科的学习形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一门学科留给学生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东西。中小学教师应对概念的内涵有深层次的理解,促使自身专业水平与发展能力上新台阶,并为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型积累经验。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要通过各个学科的课程改革来实现。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学科课程标准将会逐步修订,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的魂。”中小学教师要准确把握新课标,深层次理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础理论知识,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针对不同学科特点,实施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学校教育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主要手段是课堂教学,抓好学校课堂教学就把握住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
第一个问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师教学方式转变途径有哪些?一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平等师生观。二要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合作探究学习。三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四要转变教学评价方式,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
第二个问题:应充分发挥“教学活动”在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多开展体验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以及翻转课堂学习,既能够激发学生个体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促进同伴之间的互助交流。
三、核心素养与教师发展
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很多。 从核心素养基础理论知识的角度,首先要关注的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教师提出了哪些能力要求?1、捕捉国际教育视野下教学新理念的能力。2、掌握教学新模式、新方法的能力。3、运用新课程观进行课程开发的能力。 4、进行学习指导与终身学习的能力。5、更新学科专业知识,提高学科专业实践能力。 6、涉猎综合知识的能力。 7、开阔学生思维空间的能力。 8、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能力。[4]
第二个问题:促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可以有哪些途径和方式? 1、教师持久阅读学习。(1)熟读教材,做教材虔诚的读者。(2)精读教育教学专业书籍,吸纳教育理论智慧,确认并完善自身教育实践。2、参加各层面教师培训及竞赛。3、全方位有深度的校本课题与实践研修。4、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5、发挥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作用。6、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
第三个问题: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师学科教学如何转变?1、教学目标与设计的转变。要探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及与学科教学的关系,掌握教学设计与实施及反思等基本技能和信息技术应用等发展技能,重点基于学生学习的真正发生及其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来进行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手段与教学成果的系统性、科学性转变。2、教与学的转变。要结合对新课标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学习探究,深化对教学策略的认识,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与要求,以学生的学为中心,选择运用教学策略优化课程教学,实现教与学的充分互动,积累教学策略应用的实践经验。3、“评好”到“好评”的转变。教师要结合新的课程标准和学生核心素养设计课堂观察量表,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实施流程及实践策略,能熟练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将“评好课”的经验所得,进一步提炼出“一堂好课”的关键要素,并转化为日常课堂教学实践。4、“考”到“评”的转变。改变过去一贯的以单一“考试”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办法,构建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考核评价体系。5、“标准化”到“校本化”的转变。以核心素养引领学校课程改革、学生发展与学校发展,对核心素养进行校本化的理解、转化,形成校本化的表达。[5]
总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对党的教育方针中所确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细化和深化,是基础教育的育人目标。进入核心素养时代,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教师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培训是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由于自身工作性质、能力和水平的局限,仅仅对有助于中小学教师了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几个方面进行学习交流。
参考文献:
[1]林崇德.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 【J】.人民教育,2016(19).
[2]王姣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师读本【M】.世界知识出版社,2017(07).
[3]余文森.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7).
[4]王学明.推动核心素养落地需要多管齐下【J】.《湖南教育(A版)》,2017(05).
[5]王中华.论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学生评价【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