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肖楚江:学生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学生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兴平镇小学校初中部 肖楚江
    随着近年现代化脚步的加快、人民生活形态的改变,社会治安的恶化已成为人民心中的痛。其中,最大令人忧心的是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社会充斥着享乐、坠落与暴力。使得一向安静的校园也存在了暴力的阴影。校园暴力发生事件逐年提高,暴力行为的伤害也日趋严重。使得校园暴力问题,一夕之间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
    一、校园暴力的成因
    (一)个人方面:
    1、享乐主义,需要金钱时,用暴力向他人索钱,满足个人需求。
    2、电视,电影暴力动作,幻想自己当老大而耍狠,或以暴力解决人际间的磨擦。
    3、感觉家庭前缺亲情温暖,学校缺少真情、社会功利有无情,因而反抗家庭、社会、学校,胡作非为,铤而走险。
    4、自信不足,耳边的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互动来往,整日沉默寡言,与外界隔绝,缺少同样的良性刺激,是值得令人正视的问题。
    5、缺乏适当的沟通技巧,说话长不经修饰脱口而出,甚至习惯以骂人的方式互动,令人感到难堪而引发冲突。
    (二)、家庭方面:
    1、父母和家庭因素与暴力行为问题有关的包括:父母的健康情形、管教方式、或亲子互动关系等。父母忙于工作,疏于督促孩子上学,导致孩子到处游荡,结交不良友伴,生活缺少重心,学习没有目标。
    2、管教方式不当:如过于严格易导致反抗攻击;过于柔弱易养成子女说谎或欺骗行为;放任不管则易使子女任性、放肆;期望过高易造成子女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父母管教态度不一致,则易使子女无所适从而紧张不安或投机取巧;父母(棒下出孝子)的打骂方式,易使孩子学会以武力解决问题。
    3、亲子关系疏离:在冷漠、拒绝的家庭关系中,子女情感的舒解与进化、处理情绪问题的行为模式,将受到不良的影响。
    4、言语暴力:父母以讽刺或刻薄的口气责骂孩子,对孩子的自尊心产生很大的杀伤力,孩子容易经由模仿使用相同的语言暴力对待同学,极易引发人际冲突。
    (三)、学校方面:
    1、学校学习的失败,常与未来破坏行为的出现与成人后的不适应有因果关系。学校无法照顾学生的个別差异、不适当、不适应有因果关系。学校无法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适当的标签学生、不一致的行为管理、不实用的课程、不当的体罚、及缺乏有效的增强等,都是造成学生暴力行为的因素。
    2、生活挫折多于成就:对于学业低成就的学生而言,是爹不疼、娘不爱、师不理的一群,来自家庭、学校、同伴间的挫折,往往使其更加自我放弃、或认同于不良的文化?,?而将成就感建立在拳头上。
    3、老师权威的低落:由于家长的教育水准大幅提升,使得老师的知识水准看起来微不足道,再加上电视及报纸等媒体的泛滥,并提供比老师所教的还更新奇刺激的讯息,使得老师的专业权威日渐低落,而无法产生有效引导学生的力量。
    (四)、环境方面:
    1、传播媒体的泛滥:暴力电影、电视、群众抗争等,让青少年在英雄崇拜的过程中,错误的相信:暴力是解决事情的最佳途径。并可在现实生活里,有机会模仿(大哥)、认同与实现英雄崇拜的错误信仰。
    2、不理法律:青少年心智未成熟,,很少考虑行为的后果,根本没想到暴力行为所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及后果。
    3、重智重利的价值观:对于其他的德育、美育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培养训练,所以每当孩子犯错时,师长常以责备、写悔过书的方式解決,有时青少年只为避免处罚而做妥协,在过程中没有真正的成长学习,很容易又再犯相同的错误。
    二、预防的基本措施
    (一)、家庭方面:
    1、重视家庭生活:
    现代父母常因工作忙碌无太多的时间陪孩子,故多以宠爱及无限制的物资享受,来弥补对孩子亏欠,其实孩子成长过程的空虚是无法弥补的,孩子的教育不是金钱可达成的,只有多一点点心思,多抽时间,才可陪孩子快乐的成长,否则若子女的行为产生偏差,再赚更多的钱也终究徒劳无功。家长应做到:
    (1)、倾听、了解、接纳、同理:
    尊重并欣赏子女的自主性与独特性,多些关注、多些了解、欣赏与肯定、尊重与接纳,对其嗜好勿干涉过度,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对立,才可促使其建立自尊,增强学习动机,发现自己的价值。
    (2)、父母以身作则:
    避免以暴力解决彼此的争执,造成错误的示范。也不可在子女面前批评老师或学校,以免子女误解意思,造成师生对立。
    (3)、培养孩子的挫折容忍力:
    父母应提供子女培养挫折容忍力的机会,避免过度保护,但应随时注意其情绪的反应,适时给予接纳支持及明智的行事方针,妥善训练其坚强的挫折容力、情绪控制力及自我克制力,对已形成的偏差行为,有耐心地慢慢疏导,以助其步入正途。
    (二)学校方面:
    1、行政措施方面:
    (1)、重视校园暴力问题的存在,举办防范措施学习,充实老师暴力事件的处理及防范技能,并学习处理冲突、破坏与意外事件技巧。
    (2)、建立(校內危机处理小组),并发挥其组织功能。给予警卫人员完善的设备与训练,加强校园门禁,以有效的处理暴力事件及维护校园的安全。
    (3)、主动与家长联系,以联络本、电话、家访等方式,使家长了解青少年发展的形态,并能及早处理正常或异常青少年所发生的问题,使其在未恶化之前获得适当的辅导。
    2、训导措施方面:
    (1)、开发师生沟通的管道,使受害学生愿意主动报告校方,且学生主动沟通能够消除心中的疑虑,有效协助处理受害事件。 (下转第56页)
    (上接第64页)
    (2)、检讨学校的一些规范、措施是否有不明确或不合适宜的地方,一些奖惩制度是否能更民主、更合理、更公平、更清楚、更有效的指导与约束学生的行为。
    (3)、引导老师重视师生的双向沟通,促进师生的良好关系,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才能减少彼此间的对立与冲突。
    (4)、加强防范暴力的宣传,如谅解加害者必須承担的法律责任、如何辨识潜在的加害者、如何避免成为受害者、如何因应被害的情境、及事后该如何求助与保护自己等。
    3、辅导措施方面:
    (1)、对待暴力的学生,主动列入辅导对象,持续追踪,并与家长保持联系,以揭止不良行为的发生。
    (2)、加强老师的辅导能力,使其能及时预防或适当的、出理冲突事件。
    (3)、重视亲职教育,加强家长家庭经营理念、及管教态度、方法的提升。
    (4)、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与需求,对于有暴力倾向的学生,应建立基本资料,以便采取适当的教育,协助其自我探索,认识自己的性向、兴趣、能力及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4、老师角色功能方面:
    (1)、掌握班级气氛、同学间的互动联系,以及良好的师生关系,协助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多给予学生赞美及获得成功与肯定的机会,避免彼此间的摩擦或疏离感的产生。
    (2)、与学生个别谈话时,应能积极倾听,并能表示关怀接纳,耐心教导、守法观念。并加强其对法律的认识,修正其逞英雄、找刺激、立即享乐来获得满足与肯定的不当价值观念。
    (3)、发现学生有暴力倾向时,应主动向校方反应及与家长联系,共同防范。
    (4)、随时检查自己的管教态度,是否在言语上威吓或放话处分,造成学生与老师、学校的对立,或不把师长放在眼里的情形,努力减少不公、不当的管教方式与态度。
    (5)、父母的督导及支持程度,对青少年的暴力行为有抑制作用,因此,教导父母教育青少年应有的理念和技巧,帮助父母能采取适当的管教态度和方法,以减少学生暴力行为的发生就显得格外重要。
    校园暴力是当今青少年犯罪的新动向,又是青少年犯罪的前奏、序曲,其发展和延伸是以后走向社会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不及时加以教育挽救,将对社会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我们不应片面的强调应试教育,要防止教育和社会脱节,正确引导他们用正确眼光观察社会,这样才能使他们在进入社会后自然而然的了解角色,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点击次数:73  发布日期:2013/9/1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