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数学教学方式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李娟芳
优化数学教学方式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城关镇东槐院小学 李娟芳
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变化,在教学实践中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坚持为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理念,把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主题策略,努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积极探索适合全体学生特点的课堂模式,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完善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在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建立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从各个方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提高学习热情
《教育心理学》指出:“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的确,教学过程开始的导入环节是至关重要的。正如俗话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如果设计得好,就能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燃起智慧火花,开启思维的闸门,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因此设计好上好导入新课这一部分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许多老师在执教时就喜欢通过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引入,如:有位老爷爷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1/3 ,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2/6。老三分到了这块的3/9。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了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故事讲到这里,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阿凡提为什么会笑吗?他对三兄弟讲了哪些话?”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后你们就清楚了。这样的故事,能激发起学生对学习分数基本性质的浓厚兴趣,从而使他们精神饱满地参与到这一新知识的学习当中来。
二、创设生动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悬念
问题总是源于某种情境,生动具体的情境是产生问题的肥沃土壤。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尝试、验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引发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执教«商不变的规律»一课时,课一开始我绘声绘色地讲起了“猴王分桃”的故事: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儿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让小猴分桃子。猴王说:“给你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小猴子一听,连连摇头,“不行,太少了!太少了!”“那就给你8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猴子。”小猴子喊道:“还少,还少。”“还少呀?那就给你8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只猴子吧。” 小猴子得寸进尺,试探地说:“大王开恩,再多给点行不行呀?”猴王一拍桌子,显出慷慨的样子:“那好吧,给你80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0只小猴子,这下你该满 意了吧。”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
师:为什么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
生1:因为猴子吃到了了更多的桃子了。
生2:因为无论怎样分,每个猴子吃到的个数都一样,都是4个。
师:哦,原来是这样,你真聪明!为什么每只猴子每次分到的桃子都一样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在探究“为什么每只猴子每次分到的桃子都一样的时候”,就会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从而引出商不变的规律。情境蕴含数学问题,问题促使学生思考,思考使问题得以解决。
三、鼓励学生探索交流,开发学生潜能
在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依然存在着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教,学生学,甚至死记硬背的现象依然存在。“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的教育思想禁锢着教师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想见,如果是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之路肯定会越来越窄,就不会有高斯定律的出现。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对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实践的尝试,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方法让学生自己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正如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只要我们认真学习了新课标,解放思想,把学生正确引导到正确的学习道路上来,我们的数学教学会越来越顺畅。
例如,在小学数学第十册《正方体体积与通用公式》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堂组织教学:一组四名同学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完成本活动,一个学生用小正方块搭图形,一个学生记录长、宽、高,另外两名同学算体积,人人动手、人人活动、人人有事干,……整个班级的气氛马上变得活跃起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取得了成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初步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在小组学习的互相沟通中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总之,上好一节数学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有很多,要使每一节课都成为学生喜欢的、高效的课堂,更加需要我们每个教师认真的准备,而方法唯有自己不断的反思和求教,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实用的方法,让数学知识成为学生体验生命快乐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