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的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 蒋明红
浅谈新形势下的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
◎ 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心学校 蒋明红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逐步走入课堂,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更为广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其实用性、高效性、直观性有目共睹,在表现数学抽象知识中起到了很大作用。然而不可否认,由于对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结合把握不够,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数学教学;优势;问题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除了继续重视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还关注学生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学校德育有多种途径和方式,但各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和最常用的方式。信息技术以其多样化、生动性等特点为小学数学课堂德育的渗透开拓了新的教育天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辅助"空间与图形"内容的教学,能创设现实而形象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搭建学生探索知识的平台。在具体的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空间观念,降低课堂教学难度,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而且还能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 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的优势分析
1、 创设直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心理学实验明确告诉我们,在教学新知的过程中,如果能用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这一新知的具体形象(画面,声响等),可以诱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加快学生掌握新知的速度。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具有文本、图形动画等多种媒体集成的特点,创设直观情境,把教学内容变为更为具体的、可感知的东西,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一年级“认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富有童趣的情境:“同学们还记得在幼儿园上活动课时的情景吗?大家一起去滑梯,去荡秋千,去骑木马……”学生们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渐渐被唤醒了,这时教师适时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个欢快、温馨的幼儿活动的画面:“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数数这个幼儿园里的活动器械吗?”于是,小学生们开始兴趣盎然地数数:1只滑梯,2个秋千,3只木马……从而经历了一个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了数的意义。
2、 化解难点,使抽象内容形象化
新课程标准强调该部分内容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转变的过渡阶段,很多抽象的几何图形在学生的头脑里很难建构起来,而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这部分的教学化难为易。
在“涂色的正方体”教学时,由于数学教具的欠缺,无法让学生人手一个,不能达到直观分析的效果,此时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就能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学生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由“角块”的个数入手, 进一步探究“棱块”和“面块”的个数,降低了抽象想象的思考难度,把思维集中到思考变化的规律上, 抓住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本节课由简单的图例开始分析规律,进而引导学生建立“点—线—面”的思维模型, 培养了学生主动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发展了学生数学几何分析能力。
3、 亲身经历,使枯燥内容生动化
应用多媒体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能直观生动地展示图形的变化,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多媒体教学中的过程再现等操作,便可以轻松解决问题,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时,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光靠老师的讲解,或用传统的教具教学,教师会感到枯燥,让一年级的学生难以理解,我在教学时设计了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原来非常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增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首先,多媒体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字、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象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分针走一小格,就是一分钟。接着,通过动态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得出1小时=60分钟,教学效果显著。
二、 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许多老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都非常娴熟,不仅教学课件设计越来越精致,而且使用起来更是游刃有余。但是,也有很多教师将信息技术当成了公开课的“必杀技”,似乎除了信息技术手段外,其他教学手段都是落后的、陈旧的,只有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才能上好“现代的课”,然而真的所有的信息技术的运用都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万金油”吗?
【现象描述】
现象一:课件替代板书。有的教师“喜新厌旧”,盲目跟从,“鼠标点点,小棒动动”,在公开课上一节课下来黑板上一无所有。
现象二:预设代替生成。公开课上完,听课教师给授课教师提出课堂教学中的某些细节处理过于草率。授课教师会理所当然的反驳:课件已这样做死了,我只好按课前预设的思路下去。
现象三: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花样”现象。多媒体课件往往有多种效果,比如动画、声音、特效等等,教学内容没有丝毫的关系,却将它们统统都用到教学中去,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听得心里厌烦,反而干扰扰了注意力。
【改进策略】
教师的教育改革行动取决于它自身教育观念的支持。所以不管是在教育改革中,还是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中,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是最重要的工作。不仅指计算机操作技能,更是指立足于在掌握现代教育观点和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之上的应用,使教师能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第一、信息技术要配合教育实践,不能为了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
要把信息技术作为数学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数学教学的最优化出发,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看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的录像,再用课件向学生展示用三角形、方形、椭圆形和圆形做车轮时汽车前行的情境。在学生的欢笑声中,教师设问:“为什么只有轮子是圆形时,汽车才会走得又快又稳呢?车轮是圆形就一定会使汽车跑得又快又稳吗?”这样设计的动画虽然时间短,但是简洁明了地突出了本课的主题,引发了学生对圆的应用价值及其基本特征进行探究的欲望。此情境的创设融学科性、艺术性、教育性和科学性为一体,完美地完成激趣、设疑和促思的目的,有效辅助了小学数学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了课堂,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二、信息技术要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不是用的越多越好、制
作得越漂亮越好
信息技术整合数学教学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好地完成学科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决定是否使用,以及什么时候使用信息技术时,必须保证其目的在于能更好地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
第三、信息技术要完成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完成的任务,充分显示
其优越性
譬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大家都知道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也是本课的重难点,运用传统教具很难讲清楚,并且花时较多,而如若设计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把圆等分成4份、8份、16份、32份,然后通过动画将每组中的两部分交错拼好,将一个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过程在有限的时空内通过直观的演示简单解决,使渗透其中的极限思想很好的展现出来,既有效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在信息技术早已进入教室、进入课堂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只有把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完美地整合在一起,真正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数学教学的强有力工具,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益,才能让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尽显风采,才能构建真正的智慧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国基础教育年鉴》2012-2015(下册),杨作东
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3、《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上教出版社,吴亚萍著;
4、《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四川大学出版社,汪风雄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