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张忠明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新林二中   张忠明

    推行素质教育,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以实现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而要想达此境界,首先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新课标”的“阅读教学建议”特别阐述了如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新课题,其中关于阅读教学内容和要求的规定是培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交流的过程,衡量阅读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因而语文教育界都非常强调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占用的课时最多,耗费精力最大,而且其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传统的语文教学尽管在阅读上下了大量的工夫,但最终的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教师都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讲解之上,讲授惟恐不透,知识点惟恐遗漏,大量的投入结果是:学生对课文理解了,却是在教师的一路指引下完成的,没有培养出独立的思考能力,遇到需要独立解决问题时,还是一筹莫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说,与其给人一些鱼,不如教人以捕鱼的方法,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对于语文教学而言,这句话确实有其指导意义。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利用各种训练手段,让学生学会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要教会学生怎样去运用所学的知识,如何独立分析和解答类似的题目,以体现具体应用能力。这是教学工作的最终任务,它的实质是变重教为重学,变获得为获取,变被动为主动。

      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获得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阅读教学才是真正达到了目的。

      学生没有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症结之一。以往针对这种情况,人们往往归因于学生阅读能力太差,阅读的数量少,所以尽量增加阅读的数量,加大阅读训练的力度。殊不知,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无论经过多少练习,阅读能力也是难以提高的。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过程中,有三个问题必须注意。

    一、必须清除学生在心理上对于阅读的障碍

      由于“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在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在课堂上尽量把课文讲深讲透,唯恐有遗漏;不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切围绕着教师的灌输而进行。长期如此,学生在对课文的阅读分析中形成了一种对教师依赖的习惯,拿一篇文章给学生自己读,他们往往不知道怎样去读。

      很多教师本身也存在着“学生自己不会学”这种想法,觉得引导学生去自主分析课文,对学生而言太困难,索性全部大包大揽,完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学生终究是要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所以,教师必须懂得“放手”的重要性。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常常放手让学生独立去阅读。在一开始,这种做法会给教学带来一些困难,但这是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只有让学生具备了自主的能力,不再把独立解决问题视为畏途,阅读教学才能完成既定的目标。

    二、明确建立阅读目标,让学生的阅读训练有的放失

       阅读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思维过程:思维过程主要表现为分析和综合,两者共同构成思维的基本过程。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人们总是要经历一个对客体的“综合——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由最初的综合所指引,然后进入分析,再导致更高层次的综合,从而最终达到对事物整体的理解认识。阅读能力的训练中,大量的阅读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方法。但方法总是为目的服务的,没有目标,大量的训练只是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在指定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时候,注意抓住四个方面的重心:排障碍、抓中心、读全文、想内容。

      通读课文后,首先引导学生排除文中障碍,只有文章读懂,才能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读通全文之后,我引导学生揣摩作者为了实现自己的写作意图是怎样谋篇布局,即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思路、写作的最终目的,就可以精确地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把握全篇的基本结构,了解文章大意,因而必须把全文通读理顺;最后,文章的背后总是隐藏着进一步的思想,这一部分,是阅读后必须思考的内容。以上四点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是我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主要做法

    三、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语言文字的学习就运用来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养成了这种习惯,才能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读书的良好习惯在阅读能力的形成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忽视读书习惯的培养来训练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就难以得到大面积和大幅度的提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认识不到位,提到语文教学的任务一般只是提到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这是不全面的。提高语文能力,需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因此,要把培养语文学习习惯当作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语感能力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核心,语感能力的提高是听说读写能力提高的关键,因而语感能力在语文素质中是至关重要的。语感是在反复的语文实践中形成的一种高级的语言习惯,它的获得不能靠教师的灌输,而要靠学生长期的听说读写实践,读书的良好习惯是建立和强化语感的基本途径。

       我经常鼓励学生多读书,对于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来说,他们一般都有一些良好的读书习惯,通过大量的阅读,培养了自己良好的语感,也具备了阅读分析的能力。同时要注意的是,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阅读进度,阅读对象的选定,材料收集等等都要由教师精心策划,因为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要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的点滴实践经验,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要求:在贵刊第5期或第6期发表

    地址: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新林二中

    电话:13845786846

    邮编:165023


    点击次数:61  发布日期:2018/11/2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