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谈新课程高三历史复习教学问题的思考 高国荣

    谈新课程高三历史复习教学问题的思考

    ◎   浙江上虞中学   高国荣

     

    新课程高三历史复习教学刚起步,高三历史教师没有多少现成的经验可用,思考探讨新课程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一些问题是必要的。笔者对此谈些不成熟的想法。

     

    一、研究近几年来高考历史试题,了解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的一些特征

     

    新课程的实施,不仅改变了中学历史教学的局面,而且也影响着高考历史命题。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出现了新的走向,考生解题效果不十分理想,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除了一些命题的因素外,高三复习教学的有效性也值得我们反思。

    高考试题是考查目标要求和中学历史教学要求的集中体现。研究高考试题,有利于把握高三历史教学的总体要求。为此,我们必须研究高考历史命题,了解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的一些眉目与特征。我觉得,从立意、技术两个主要层面研究高考历史试题有利于把握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的特征。

    新课程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高考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高考命题立意从过去知识和能力立意转变为“目标立意”,考查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融知识、能力、素质考查于一体,能力考查十分突出,方法考查也在进行之中,试题的思想性很强,考查和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目标立意是新课程高考试题的主要特征。从命题技术层面来说,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以“新材料新情境”占多数,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新旧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新课程高考命题体现课程观,取材料广泛,考查的知识内容也不局限于某一版本的教材,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时代,一些文史常识和时政热点均属于高考命题的取材和考查范围。

    二、把握史观和史学范式,服务高三历史复习教学全过程

    史观与史学范式是近几年来中学历史教学和命题研究出现频率比较高的“热词”。史观与史学范式这两概念该如何正确把握成为不少中学历史教师的一个问题。所谓史观,即观察、分析历史事物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通俗点讲,也就是如何看待过去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从唯物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和整体史观、革命史观等视角考察人类历史进程,已是新课程历史教学通用的史观。其中,文明史观成为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的主基调。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人类文明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人类文明史可相应划分为物质文明史、精神文明史和政治文明史,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共同发展。全球史观,又称整体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现代化史观就是把现代化作为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转变过程,即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大转变的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从文明演进角度看历史”是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总纲,也就是说,现行“课标”的高中历史教材主要以文明史观为指导。因此,新课程高三历史复习教学要自觉发挥上述三种先进史观的指导作用,特别要以文明史观为指导,有效整合知识内容,突出主干知识的复习,重视主干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提升学生的认识。如:英国资产阶段革命的经过,按传统的阶级斗争范式授课,就分为议会斗争、内战、共和国、复辟王朝、光荣革命五个时期;但如果我们按文明史观,可以设计如下两个问题:第一,在英国,统治方式是如何从“人治”转向“法治”的?第二,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革命中针对英国政体进行了哪些探索?这样,学生从政治文明的新视角,对“具有英国特色的代议制逐步形成与确立”的历程就有了基本的认识。又如:以全球史观指导,必须重点复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三次科技革命、跨国公司、国际金融的发展”等主干知识。

    与史观相关的还有史学范式,史学范式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范型和模式,它是史学观点、史学范畴和史学方法等的有机集合体。史学范式已从单一走向多元,由传统单一的阶级斗争范式,发展为阶级斗争范式、文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等四种史学范式。根据史学范式,高三历史复习教学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有针对性地选择建构知识体系。如对世界近代现代史可突出运用现代化范式和整体范式建构知识体系。中国古代史更多地应用文明史范式建构知识体系。中国近代现代史则可兼顾现代化范式、整体范式、文明史范式等三种史学范式建构知识体系。当然,这三种史学范式虽各有侧重,但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现代化范式和整体范式更多是强调1500年以来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以及工业文明向全球扩散的历史,实际上是文明史范式的一个特定阶段,只是在这一阶段用现代化范式和整体范式来概括更能把握其特定的历史阶段特征。应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建构知识体系。这样做可以突出重点,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有利于思考解决一些重要的历史问题。二是可按不同范式设置一些专题,有效组织专题复习。如整体化范式重新设置世界近现代史复习的专题: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相关的知识包括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及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深化;2、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之相关的有: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争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及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国家内部通过各种措施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逐渐建立起广泛而密切的经济联系,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扩张将世界其他地区作为其附庸强行纳入其经济体系,成为其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

    三、新课程高三历史复习教学工作必须讲究有效性

    我觉得,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和高考命题新走向,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第一,课堂教学以“目标”为中心。这个“目标”就是 “三维目标”。知识落实不成问题,能力培养必须加强,能力是多层次与多种类的,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目标要清晰,材料解读的能力培养更为重要。课外可通过习题训练特别是高考题的训练提升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之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体现、如何有效落实真是一个新课题。另外,高三复习教学还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即知识内容重新整合。我们认为,可根据考纲组织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立体式复习,增强“通史”意识,树立课程观,拓展知识面,补充其他版本教材及教材外的一些知识内容,如一些文史常识。

    第二,根据“课标”要求,组织开放性教学,这是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方式。开放性教学体现新课程理念,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增进与体验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要拓宽知识面,广泛涉猎,丰富自己的知识素养,要跳出课本的束缚,放眼社会现实,由封闭性教学转向开放性教学。在复习时,以开放性教学为平台,创设一些新情境的好题和开放式的题目让学生多说话、有话说,在全新情境中观察历史问题,以激活学生的历史思维,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和平台,有利于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开放式情境题常常通过“启示”、“借鉴”、“经验教训”、“认识”、“对策”等引导词来提问,就某一个特定的历史问题要求考生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

    第三,解题指导。学生解题过程是审题、发现和分析有效信息,联系背景知识,设计解决问题的路径,进行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比较等,说明问题和表达结论的过程。学生要做好题,需要一些解决方法与技巧支持,这方面教师平时要多指导学生解决方法。教师指导解题方法,依托典型题例,展示思维过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答题技能。教师对学生解题着重指导两方面:一是:历史试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都有特定的时间限定词、空间限制词、内容限定词。解题时,要首先审准试题的时间、空间、内容限制词。二是:对于情境选择题指导学生解题办法可以分三步进行:1、提取有效信息:对文字、数字、图表、图片等各类新材料,认真阅读,捕捉关键信息,理解新情境的主题,摒弃无效信息和干扰信息。2、转换信息:情境式选择题仍然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因此要根据材料中提取的信息和选项要求与相应的课本知识相链接,思考该题目需要联系和调动的知识点,这是解答情境式选择题的关键和中心环节。3、整合信息:把材料信息、书本知识、选项理解、主题立意有机结合起来,逐个筛选备选的选项,找出正确的答案。

     

     

     


    点击次数:93  发布日期:2018/11/2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