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拉巴才仁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 青海省玉树市教育局 拉巴才仁
新形势下的教育是要我们将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的,它要求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活跃的思维,主动地创造等多项能力。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全社会都对教师提出了极其严格的要求,教师将怎样适应这股改革的潮流,怎样以最和谐的方式使学生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一直是教师们口中不休的争论话题。许多老师也在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可我认为,在当今的教学中,我们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这里,我来简单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的情感教育。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外人眼中它只是一篇篇内容老套学法死板文章,而没有一丝鲜活的气息。这是对语文学科极不了解的想法,事实上它是一门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的学科,或者说它是一门能教会学生去“爱”的学科,它能使学生在学过古典文学之后更加热爱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能使学生学过《谁是最可爱的人》、《最后一课》之后更加热爱我们今天的祖国,能使学生读过《散步》《父子情》之后更加爱自己的亲人,也能使学生读过一些哲理文章之后更加爱自己的生活……总之给孩子美的熏陶、人格的感染、进取的勇气、成长的快乐,给他们爱的启示,这就是语文教师的教学职责。我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方式如下:
一、精心选择适当的“激情点”
文学作品源于生活,生活的支点是感情,针对语文课文来说,每一篇都有它蕴含的感情,只是由于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有欠缺,不易发现而已,于是做教师的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每篇课文的“激情点”,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
例如讲说明文《苏州园林》,众所周知,说明文旨在介绍一种事物的特征、成因等的文章,这类文章不易引起学生对它的兴趣,所以学起来课堂气氛也就十分的沉闷。但是这是一篇描写十分细致的优美的文章,如果单纯让学生领会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顺序及方法的话那就无法让学生体会到这篇文章优美的语言背后体现出的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我国丰富灿烂的建筑遗产。因此我采取了让学生根据《苏州园林》的介绍,任选一部分,加人自己想象绘画苏州园林的方式,让学生即使画不成稿,也能让他们在脑中显现出苏州园林的风景图。之后拿出学生绘画的优秀作品展出在黑板上,并安排学生课后搜集一些名胜古迹的照片拿出来进行展览,让学生们一同去观赏,不但是看苏州园林的,也看我们祖国其他的美丽风光,让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并让他们以书面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对此形式都有一种新鲜感,并且从中获得一些爱的启示,有些学生竟然还写到了“祖国风光如此美妙,却有许多人不去爱惜,任意地去破坏它们,现在就让我们一同去维护它的美丽,让我们国家的秀丽万古永存!”从而达到了这篇课文所要求的德育教育目标。可以说每一篇课文都有其“激情点”,教师只要善于发现会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性。
二、抓住时事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观,他们己经开始悄悄地去看世界,想世界,周围的世界也在悄悄地影响着他们的思维,于是教师就应该时刻跟得上时代的潮流,及时体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心理、情感教育。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青藏铁路的建成,这些都是孩子们关心的事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学生都能为此而激动自豪,相当一部分好学生,只顾埋头苦读,而不闻天下大事,这样下去,即使他有一个好的成绩,却不能真正地负担起明天的责任来。针对这种情况,我运用了语文学科的优势——讲演,当我发现班级中有这样几个对国事、天下事漠不关心的学生的时候,我采取了这个方式,让这几个学生做这次讲演的主持人,他们为了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不得不去找寻与之有关的资料来完成这次活动,从中可以让他们获得一些时事知识,同时讲演者精彩的表演也感染了他们,我相信,这样的活动多进行几次,如我刚才所说的学生会被慢慢地感染,渐渐地靠近国家大事,生出一片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来!
三、在写作中激发学生的情感
写作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一篇佳作不仅是内容充实、语言流畅,更主要的是字里行间跳动着作者的真情。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注意培养、激发、启迪学生的情感,则既能使学生写作能力有所提高,还会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生活,自己生活的空间,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选取有新意,有意义的作文题让学生写作。
以上是我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所采取的几点方法,当然这些并不全面。最后我要对同行们说,教育是一门慢功夫,要使我们的学生真正变成思想健康,感情丰富的未来栋梁还需要我们有耐心,不断地深入了解学生,不断地发现,不断地帮他们改变自身的不良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