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点拨 激活思维 张蜜蜂
适时点拨 激活思维
◎ 河南省孟州市赵和镇冶墙小学 张蜜蜂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朱棣文讲过“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这就是创新思维。课堂点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好方法,往往“一石激起千层浪”。巧妙机智的点拨,不但能给学生指明思考问题的方向,而且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逐步树立起创新意识。
一、点拨要能凸现创新思维的新颖性
创新思维除具有一般思维的共同本质外,又具有其独特性质,新颖性便是它区别于其他思维类型的一个显著特征。具体表现为:思维目标新颖、思维方法新颖、 思维过程新颖。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新”、“异”的东西太少,所谓的“标准答案”压抑了学生心目中创新种子的萌发。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各抒己见;应鼓励学生交流合作,取长补短。教师要提供机会,适时点拨。这样,学生的个性品质及创新思维才会得到培养。
例如《燕子》一课,文质优美,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领悟,我便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与老师修改的段落(去掉修饰成分),说说哪段好,好在哪里。学生都知道原文好,好在具体、生动地写出了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至此也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我并没有就此罢手,点拨道:“原文写得生动具体,你们能说得生动具体一点吗?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用上一些修辞手法。”一位学生说:“原文就像加了调料的菜,色香味俱全。缩写后的句子干巴巴的,没味道!”我便及时表扬。于是,同学们便议论开了。有的说,原句是加糖的咖啡,越喝越有味;有的说,课文中的燕子就像妈妈那条美丽的花裙子。”新颖独特的思维方法、思维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语言交际水平,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二、点拨要能引导创新思维的多样性
创新思维的轨迹是多向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信息的传导过程,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贮存信息,更要点拨他们对信息进行筛选、重组、加工并变量输出。教师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即使同一篇课文,因为每个人有着不同的生活阅历,对文章的理解就有所不同。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可以使学生获得某种创新的启示。
在教学《跳水》一课时,我抓住“所有的人全默默地看着他,等着将要发生的事情”这句话,要求学生联系课文谈谈“默默”的意思。一位学生说:“默默就是不说话,不出声这里指人们一声不响地看着孩子,等待着悲剧的发生。”应该说,这位学生已准确地理解了“默默”一词。但此时我并没有忙于评论,而是点拨道:“能联系上下文,说出不同意见吗?”于是,第二个学生说:“‘默默’与文中‘全都吓呆了’相呼应,是对‘吓呆’的具体描绘。”第三个学生说:“人们预感到悲剧马上要发生,心情沉重,因而默默无言。”第四个学生说:“这里的‘默默’表示众人束手无策,可以反衬出船长的果断、机智,说明船长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解决问题的过程,就学生思维的发展而言,无疑具有创新意义。
三、点拨要能刺激创新思维的多元性
创新思维的多元性是指主体思维善于从事物的多侧面、多环节、多因素、多层次来进行思考,善于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对所提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加以分析、研究、思考,往往可以获得新的发现。这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而且也可以为某些创新提供契机。
如《麻雀》一文中写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一个“落”字将老麻雀的形象写活了。我便点拨道:“这里为什么用‘落’而不用‘飞’呢?”一位学生答道:“‘落’比‘飞’快、猛,说明老麻雀救小麻雀的焦急心情。”另一位学生答道:“‘落’写出了老麻雀的勇敢、果断、坚定,而‘飞’则表达不出”。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老麻雀奋不顾身的形象,对‘落’的巧妙之处体会得入木三分。学生的智慧之花竟相开放,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创新思维。
四、点拨能促进创新思维的开放性
创新思维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思维过程,它善于大量地、广泛地吸收外界各种信息,在与外界各种信息的交换和反馈中,不断吸收新东西,以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式,整合自己的思维成果。其中,再造想象又是最活跃的因素,因为它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我们在理解某一篇文章时,总在努力寻求统一的认识,不自觉地淡化了思维的开放性发散过程,这无疑会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语文课的设计提问、问题点拨,应当特别具有培养再造想象的功能,应当充分显示创新思维开放性之优势。
在教学《赤壁之战》时,我便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曹操生性多疑,怎么黄盖的一封假信便让曹操深信不疑?黄盖信上可能会说什么呢?”学生甲说:“黄盖会写:曹将军您有八十万大军,周瑜才三万,这不是硬拿鸡蛋跟石头碰吗?”学生乙说:“黄盖会写:周瑜是个一意孤行的暴君,我可不愿意替他去送死,我愿效忠曹将军您!”学生丙说:“黄盖会写:曹将军如果肯收留我,后天早晨我会趁着浓雾,带着粮草,来投奔曹将军。”教师继续点拨:“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从不同角度想象了黄盖的聪明机智。请同学们再想象一下,曹操收到黄盖的信后,会有怎样的表现?”一学生说:“曹操会对手下人说,‘黄盖有自知之明,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第二位学生说:“曹操会手摸胡须,哈哈大笑,说‘赤壁很快就是我的了!’”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再造了黄盖的聪明机智与曹操的骄傲轻敌之形象,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深化了学生对两个历史人物的进一步认识。
课堂点拨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我们强调课堂点拨的创新价值正是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