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将礼仪教育融入学校德育 于大满

    将礼仪教育融入学校德育

    ◎   任丘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八村学校  于大满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礼仪文化传统。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是说品格质朴,而不注重礼节仪表,就会显得粗野;只重礼节仪表,而缺乏质朴的品格,就会显得虚浮。只有礼节仪表和质朴的品格结合起来,才称得上是一个有修养的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物质文明不断加强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人无礼则不生,国无礼则不宁。”礼仪已成为现代社会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在学校推行礼仪教育实践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德育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已经存在于学校教育实践活动中,具体表现形式是思想品德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那么怎样把礼仪教育与学校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呢?在教学活动实践中,总结出了如下几点。

    一、共性与个性的结合

    据调查,某省共有青少年1744万人,占全省人数的40%,其中未成年人1215万,占总人口的34%,从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省人民检察院提供的统计数据来看,全省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

    这就要求学校德育应该与其他学科联手打造一道无坚可摧的长城,来共同抵御社会上不良习气对未成年人的影响。而礼仪教育则融合了德育、美育、健康心理教育、人生启示教育等各方面内容。既具有德育教育的思想性,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它以独特的形式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态度习惯。德育教育和礼仪教育共同关注的是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问题。他们所解决的问题一致,想达到的目标一致,但实现的过程和呈现的方式却又不尽相同,可以说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二、知识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

    人类对信息的加工一般包括两个过程,其中一个过程注重事物本身的特性或客观意义的反应,也就是事物本身包含的实质。德育作为一种理论范畴,在实施的过程中,借助于学习态度,良好的行为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完成。而良好的行为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对人的注意意向、目标选择、信息加工和行为方式具有经常而稳定的动力影响,而且能起着预示的作用。

    礼仪作为一种知识体系,他同样属于德育范畴,应该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渗透于学校德育活动的方方面面,如:班级活动、(包括建立和谐的班集体、干净整洁的班级环境、团结互助的师生关系等等)团队活动,(入队仪式、队礼等)以及学校各项活动的一些仪式,这些渗透着待人接物、衣着打扮,言谈举止、行为习惯、做人道理的礼仪形式和礼仪技巧,不仅仅从理论上为提升一个人的精神品位提供了有力的知识论断,而且也成为一个人提升人格魅力的行为指南。如果说学校德育教育知识性、理论性较强,那么礼仪教育则是更具有系统性和实践性的一门学科。关于礼仪的起源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礼仪作为祖先对一种事物的膜拜,对自然神灵的祭礼,这种祭礼慢慢渗透到实践生活中来,反过来又指导我们的实践生活,也就是礼仪和其他学科一样,是源于实践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也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我们的实践生活,否则礼仪就失去它的生命力和存在的价值。因此可以说礼仪是一门实践学科,它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实现,与德育教育相辅相成,伴随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人格品质,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谐的心理状态。这是礼仪和德育共同的思想教育目标。

    三、融合性和可操作性的结合

    德育和礼仪教育作为一门科学都有着他们各自的知识性和系统性,作为一种道德体系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处事方式等,对学校教育而言,实行礼仪教育是实现对学生道德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如心理健康教育、伦理道德教育、思想情感教育均可以融合在礼仪教育过程中。而在道德领域里,我们习惯把道德修养分成知、情、意、行四个方面互为前提,相互关联的过程。在实行起来,德育教育借助于改善心灵来完成。它首先需要道德主体自觉自愿的努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对道德情感心理上的认同这一观念性问题是先于道德情感养成途径这一操作性问题的,它是决定道德情感能否成功养成的一个前提。而礼仪教育则首先解决道德心理问题,然后进一步形成道德情感,这其中融合着德育教育,又以礼仪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方式植根于人的心灵,尽管可以通过德育行为的变化方式体现出来,但本质上意味着道德主体的外部形式与内在本质发生了变化。

    总而言之,礼仪教育与德育教育应该是相辅相成而又各具特色的科学,他们共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园和谐校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将礼仪教育与学校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携手并肩共同为培养既具人文素养,又有科学素养的一代新人做出更大贡献。


    点击次数:141  发布日期:2018/10/1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