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数学课堂创新思维的培养 贾红
浅谈中学生数学课堂创新思维的培养
◎ 河北省怀来县沙城中学 贾 红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课堂数学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阵地,应怎样实施创新教学?
一、激发创新欲望,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
人人都有创新潜能,然而,一些人能创造,而另一些人却不能创造,这首先与一个人的创新欲望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开始。
展示创新意义。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展示创新的意义,不断强化学生的这一认识,从而激发其强烈的创新欲望。例如在讲微积分时,我们适当介绍微积分的发展史。微积分几乎同时在英国(由牛顿创立)和德国(由莱布尼兹创立)诞生,然而由于莱布尼兹又为微积分创造了先进的符号系统,使德国在微积分诞生后约一个世纪就将该领域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从而领先于与自己同时起步的英国。学生从中领悟到了创新的意义,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欲望。
提出创新问题。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成果,无一不是质疑的硕果。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不失时机地提出具有创造性的问题,这是激发学生创造欲望的内部机制。
营造创新氛围。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推动创新的力量来自于创新主体的外部。例如国家之间的竞争往往引起军备竞赛。在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创新、促进创新的氛围。
二、加强“双基”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
新思维的展开,必须建立在牢固的基础知识之上。为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理解知识的系统性,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及其在知识系统中的作用;认识基础知识的各种变形,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认识基础知识的诸多应用,了解知识在其他科学中的表现形式。
创新思维的展开,必须建立在熟练的基本技能之上。为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熟练的按照一定程序和步骤进行推理运算;学会使用尺规作图,使用其它工具或徒手画图;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一些简单的心算、估算和测量;能熟练地按照要求使用数学语言。
创新思维的展开,必须建立在灵活的解题经验之上。所谓解题经验是某些数学知识、某种数学解法的组合。
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知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事成于思而败于嬉,陈景润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时一个人在小阁楼里苦苦钻研,演草纸就用了几麻袋,古今中外成功的例子都说明,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知识的重要性。
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必然会碰到各种困难,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掌握变换角度的思考方法,学会知识迁移,使学生经常体念到解决问题的成功乐趣。
善于思考、意志坚强是培养学生创新品质必不可少的条件。
四、狠抓思维开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常用手段
开发直觉思维。直觉思维即灵感思维,是人们长期思考某一问题又为所思所困,一时找不到解题出路,突遇一个火星,使人顿悟,产生灵感,燃起智慧之光,使所思解。
开发立即逻辑思维。正确运用逻辑知识,概念必须清楚,判断必须恰当,推理必须合乎逻辑,运用推理方法必须正确,四种命题间的逻辑关系必须搞清楚,极力避免偷换概念、循环论证、依据不足、答非所问等逻辑性错误。
开发求异思维、发散思维。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是:重概念抓知识点的落实,抓解题技巧的培养,这些都长于求同思维短于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指在同一问题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不同于一般的思维形式,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具有独创性、多样性、灵活性和批判性。
当学生提出一些有勃于常规离奇古怪的问题时,不要认为这是“不务正业”,“爱钻牛角尖”,要注意引导学生敢于求异,大胆求变。
创新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基本形式是形象思维、发散求异和直觉思维,具体方法是归纳、类比、想象、猜想、直接和灵感,这些方法在创新机制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总之,在实施数学课堂创新教育时,要重视双基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爱护、培育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注重特性训练,狠抓思维开发。让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多一份创新意识,重点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之养成爱学习、会学习,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是创新教育对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的要求,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做好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