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会“偷”的孩子 温岚
一群会“偷”的孩子
◎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舟坝学校 温 岚
我校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作文,孩子们喜欢听别人的作文,觉得听起来很有意思,可是一旦让他们自己写的时候,一个个就像霜打的茄子,垂头丧气,脑子里空荡荡的,好像所有写作材料都已远远躲开了,不知道如何下笔,好不容易在老师的引导下终于动笔写了,可是一旦写起来,明明可以写几十字的句子,在他们的笔下三四个字就结束了。一篇习作写下来也就几十字,最多的一百多点。这让我很苦恼,到底该如果让他们写作的时候有话可说呢?仔细想想也是,我们农村的孩子,他们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他们既没有像城市里的孩子那样可以看很多的课外书,也不能像城里孩子那样假期和父母旅游开拓眼见,增加阅历。他们的嘴上只有那么一点点话语,眼中只有那么一点点所见,心里中有那么一点点想法。资源、素材的匮乏如何让他们可以写出详实的、动情的、充满想象力的作文呢?课堂习作教学我面临的一道难题,刚开始的各种尝试,总不得法,面对这困境我陷入了沉思…….
直到有一天,学习《金色的草地》,我们班的孩子居然说他们以前早起帮奶奶做农活的时候看到过绿色的蒲公英,中午的时候也看到过金色的蒲公英,我一下来了劲,既然这样那为何不让孩子们写写自己亲自看到蒲公英变化的句子呢?我让他们试着写一些,可是他们写出来的句子很简单。如邓林森这样写到:早上,奶奶叫我和她一起去上坡上挖土,我拿着锄头,出门看见几朵蒲公英是绿色的,中午回家吃饭,我又看见它们是金色的。
还有其他学生也写的很简短,于是我让他们读读课文上的句子,从里面去找找看别人是怎样写的,借鉴一下课文的句子。没有想到他们把课文中的句子全都记住并恰当地用在了自己的作文里面,看借鉴课文后的邓林森是这样写的: 早上,我还在做梦,奶奶便把我叫醒了,她叫我和她一起去上坡上挖土,于是我起来了,我走出家门,看见田边的田埂上长着几株蒲公英,他们是花瓣是绿色的,从远方看,就像一片绿色的草地。到了中午回家的时候,他们的花瓣居然变成了金色的,远远的看上去就像一片金色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啊,多么可爱的草地啊,从那以后我每次多盼着和奶奶一起上山,因为我又可以看见绿色的草地和金色的草地了。
我惊讶于孩子们这次居然可以写这么多,而且写得比较形象生动。我从中突然想到:对了,我们的农村孩子虽然没有课外作文可以阅读,但是我们有一本编排精细的语文书,里面的很多课文中的句子写得很美,我们的孩子在写自己的作文的时候就可以借鉴这些句子啊,让语文教材成为他们的作文书,这样不就可以解决他们写作时无话可说、或者有话说不详细的不足了吗?教育学家克鲁普斯卡婭说过:模仿对于儿童,如同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儿童是从模仿开始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于是在平时的课文教学中,我注重让孩子们学了这些课文后便把里面的好词佳句记下来,有时是摘抄,有时是比赛背一背,有时是变一变,在习作中,让学生仿照教材的样子举一反三,用这种方法他们能把文章细节写具体,他们的习作语言越来越多丰富。
学习了《爬天都峰》第六自然段:"我奋力像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就像小猴子一样……"后,孩子们在写第二单元“我的课余生活”时,邱紫欣是这样借鉴的:爬了一会儿,我便感觉出不来气了,心里慌得很,妈妈让我休息一会了在爬。果然休息了一会儿,我就满血复活了,我开始奋力的像山顶爬去,一会儿手脚并用,一会儿拉着妈妈,一会儿扯着山上的小树,那样子就像一只灵活的小猴子一样。我们爬的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终于我们爬上了山顶。山顶的景色多美呀,微风轻轻吹,小树慢慢摇,花儿争着开,我们三个人就尽情享受着这迷人的风光。
学习了《秋天的雨》的第二自然段后,朱鑫怡在自己的作文中这样写道:
走进树林,一片片火红的落叶像一只只翩翩飞舞的蝴蝶,铺成一条火红的地毯。走进花园里,秋天把金黄色给了桂花,香香的桂花像一颗颗星星,闪啊闪啊,送来了秋天的凉爽。牵牛花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有纯白的、紫红的、粉红的,美丽的牵牛花在秋风中摇摇手臂向我们打招呼了。
走进果园中,红红的苹果像妹妹的脸蛋,绿绿的柚子像一个个绿色的球,香香的梨子们你急我跑得抢着要人们去摘了!
她在习作中充分借鉴了《秋天的雨》这一课中的佳句,让自己的文章不但有话可说而且语言优美。
渐渐地,孩子们利用课文学习作的时候越来越多了。比如学习了《赵州桥》这篇课文后,学生就会模仿赵州桥中的分-总结构写出分—总结构的作文,学习写过渡句。
学习了《狮子和鹿》一课后,以后只要是写道跑步之类的内容,他们都能成功的把《狮子和鹿》中,狮子追赶鹿的片段 “偷”过来,把跑步比赛写得紧张、详细!
学习了第7课《奇怪的大石头》、第八课《我不能失信》,这两篇课文中有很多语言描写,有时是说话的人在前,说话内容在后,有时是说话内容在前,说话的人在后。还有时是说话的人放在中间,说话的内容在前后,这样多变的提示语,让对话丰富多变,孩子们学习完后也掌握了这种提示语不断变化的写法,从那以后在他们的作文里,你不再看到千篇一律的xx说,而是有着丰富的提示语变化,在写人物对话时,他们的作文也具有了更多的变化形式。同时也学会了,不再单一使用提示语“说”,而是在提示语上加入神态、表情、动作等词语代替 “说”
如今,我们班的孩子爱上了语文,爱上了习作,也爱上了从课文中借鉴,把别人的为我所用。现在,他们的作文不再让我头疼,而是经常会带给我很多的惊喜。他们常笑称自己会四处“偷”句子,我真为班级有这样一群会在书中“偷”好词佳句的孩子们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