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文建华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城关镇东方小学     文建华

    教育家孔子云:“少年局性,习惯之为常。”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正如培根所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于习惯的不同,它们不是造就一个人,就是毁灭一个人。”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正确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功课、发展才智的重要条件。小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其自身的某些不良行为习惯开始显露和张扬,此时,正需要我们对他们的习惯进行校正和培养,养成一种有效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 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下面谈谈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 当前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分析

    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如一些学生写字歪三扭四,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找其原因,及时纠正,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甚至不理不睬。

    二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做题时是否认真、细心。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题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有的把数字看错;在文字题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在解决问题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所以,我在教学生解答解决问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找关键的信息,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还有,在做一些计算题目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要求学生不要马上就进行死算,而是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还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一举三得。如在上三年级上册数学《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时,计算600-240=?时,大多数学生是列竖式计算的,我问:同学们,还有别的方法吗?不少孩子积极动脑思考,很快想出简便算法:600-200-40=360. 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惊喜的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的举起了手,大声嚷嚷:“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的叹气起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旁若无人的干着自己的事……凡此种种,不由得人深思。针对这一情况,我常常利用学生喜欢表现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都来做小老师,对发言的同学作一个评价,如:说一说你认为发言的同学说得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给他什么建议等等。很多时候,都是由于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做到坚持专心倾听,并在专心听讲的基础上,让学生能更快更牢的掌握课堂知识,让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也得到更大的提高。

    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要明确目标,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并在教学中仔细观察,及时对认真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给与纠正,必要时还给与适当的惩罚。这样,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更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总之,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会对人的全面素养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学会倾听,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真诚处事,学会了关心,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

    四、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学生作业完成的认真与否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态度的关键标准。只有让学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才能算是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认真完成作业主要包括,能够独立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经过了认真思考,完成作业后认真检查,书写工整等标准。一个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不仅体现在他解题能力的强弱上,更体现在他对问题是否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是否对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如果不能在完成解题任务后及时的进行检查,很可能会犯一些马虎大意的错误,事后后悔也无济于事。所谓的粗心马虎其实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低的表现,对于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所以老师在批改作业时首先要看学生的字体是否认真,对于那些字体潦草,并且屡教不改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努力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学生在习题训练或考试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错误往往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如果能够进行有效利用,可以帮助学生认清问题、加深记忆,从而彻底解决此类问题。例如,有的同学在进行计算时,经常容易忘记写小数点,导致计算结果错误。如果学生在每次做完题后自觉认真的进行检查,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些问题。除此之外,对于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建立一个“错题本”,将习题训练或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利用课下时间进行翻看,通过不断的巩固和加深记忆,在今后的做题时就会有意识的避免此类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解题正确率。另外,学生在回顾检查时,也要多思考错误的原因,掌握解题方法,避免死记硬背,通过检查回顾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

    总之,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大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在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通过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学生更好的学习奠定基础。


    点击次数:170  发布日期:2018/8/12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