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索昂折尕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   青海省玉树市第二民族中学    索昂折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学科渗透,巧妙地融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生命意识教育以及责任感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让学生了解到主人公小弗郎士面对国家的沦陷,把自己的满腔爱国热情表现在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上。针对学生普遍重外文轻国文的现象讨论,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又该如何对待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呢?给学生以启示,其实这就是爱国的行动。又如在教授《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先让学生充分体会志愿军战士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感动氛围的基础上,再启发引导学生:那么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还需不需要这种精神呢?以及该如何去做才是爱国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起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意识教育

    通过语文教学渗透感恩教育,帮助学生理解父母之恩,生活之思,是我们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尽可能地利用课文内容,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与学生一起领悟感恩教育带给我们的学习思考、人生思考。目前,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最行之有效的方式还是渗透式。影响力状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时下有一首名为《感恩的心》的歌曲十分流行。“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这几句歌词唱出了人们对感恩的认知和期待。感恩情结,中华民族自古拥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样的古训,中国人早已刻骨铭心。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在教学过程中,启迪和引导学生的感恩情怀,教师更有必要在感恩教育中率先示范,身体力行。如何让感恩情怀化作学生的报恩行动,我认为这不仅是令人关注的教育命题、文化命题,更是至关重要的社会命题和时代命题。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

    诚信是当今社会一些人最为缺失的东西,这源于我们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作为学校教育,理应担负起这一重大责任。我认为对学生诚信的教育除了利用课本对学生进行教育之外,还应该从写作的途径渗透诚信教育。

    要培养学生说真话,心里话,不说假话,在平时的写作中就要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渗透诚信教育。很多同学作文找不到话说,就瞎编乱造,或到作文书上抄一篇……学生在写作中说假话,表虚情、做假事,学生怎么会学到诚实?作文如做人,学生真真实实作文,也会养成真真实实做人的习惯。感情真挚,发自内心的好文章就反映着诚信。有人形象地把它称作“道德手册”、“心的笔记”。像大多数语文教师一样鼓励学生课外练笔,特别注重学生“周记”内容的真实性,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学生向我敞开心扉,倾诉他们的喜怒哀乐。我充分抓住这一契机平等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诚信沟通,这样教师往往更能了解学生,走入学生的心灵。学生的诚实守信的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

    四、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育人教育的作用之大由此可见。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仅有一次,是来之不易的。针对我们的一些学生有浪费生命的现象,在教授《热爱生命》一文时,我教育学生不要因为生之本质在于死就任意把生命浪费掉。而是应该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针对我们的一些学生认为世上无爱心从而把自己的爱心收藏起来的这种现象,教育学生只有尊重生命,才会爱惜自己,进而爱惜他人。在学习《白蝴蝶之恋》时,让学生了解到作者先是尊重生命,然后才会去爱怜白蝴蝶,这是发自灵魂的爱。但是我们的一些中学生由于缺乏对生命的认识,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当作儿戏,吸毒、泡网吧、轻生、群殴致伤致死等这些不光彩的事不乏发生。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敬畏生命》一文时,我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经过豪华的、奢侈的投资之后才得到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热爱我们这来之不易的生命。我们中学生,应该试着去尊重生命,热爱生命,那么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处处有爱心。法国著名美学家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我要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爱心,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罢了。

    五、语文教学中渗透责任感教育

    一个人富有强烈的责任感是有所作为,事业成功的基本因素之一。如果学生缺乏责任感,就难以担负起时代、国家赋予的重任,而起重要作用的正是学校的教育。但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出现了话不由衷、不负责任的言行,作为语文教师,应把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里。如在学习莫怀戚的《散步》时,先引导学生理解“当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表现了作者肩上肩负的承上启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启发学生联系生活,我们需不需要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呢?要求学生结合自己谈感受,使学生的责任认知与现实状况有机联系起来,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上,培养起学生的责任感,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总之,教育贵在以人为本,语文学科是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作为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语文,更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愿能在新形势的大语文背景下谱写崭新的一页。


    点击次数:110  发布日期:2018/8/12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