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解凤梅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萨依巴格乡萨依巴格小学    解凤梅

    摘   要:小学数学对于小学生从小打好数学基础十分重要,但是小学生思考数学问题时都比较直接,抽象思维相对欠缺。所以把生活情境与小学数学教学相融合对于小学掌握数学学习方法至关重要。接下来我将把小学数学的作为前提,研究分析怎样把生活情境与数学教学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并广泛传播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生活情境的重要意义  运用分析的原则

    引   言:教育理念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把生活情境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也有利于帮助小学生解决问题,同时还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的心境。在有趣的课堂教学法中,学生更容易吸收知识,学会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去。

    一、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中运用的实际意义

    现今中国式教育仍旧大多数采用的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很少,自从采用多媒体教学之后,更是缺乏交流,老师用PPT讲一下知识点就完了,也不会让学生上台做题,课后学生找老师要课件,抄笔记,知识点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变通。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提升不了成绩,远远落后于现代化教学。如果将生活情境运用到课堂实践中去,就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成绩。

    (一)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教学内容一般是简单的“加减乘除”,学生学习的也就是数字的运算和应用题的解答,特别是应用题,几乎就是实际生活当中会发生的事情。文章中要研究的情境导入教学就是通过老师为间体,由老师通过对学生直观性的解读数学题目,把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转换成供学生思考的数学应用分析题,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各小组互相讨论,集思广益,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得到提升[1]。有了兴趣,就会去刻苦钻研,不会再浪费课堂宝贵的时间,更能把握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数学不只是枯燥的数字,也可以是舞动的精灵

    教育本身除了提高学生成绩,更重要的是教育行为和方法的艺术性。教育者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为学生取得的好成绩感到骄傲,帮助学生除去消极不健康的情绪,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有用人才,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做事。而老师也要在教学中有所收获和改变,要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主动去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将生活情境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一)与小学生的年龄相应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老师在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人发展情况来调整和变更教学计划。小学生学习的数学是最简单的加减乘除等算数,就要把题目规定在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不要超出能力范围。等到学生大一点,上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就可以建立相对复杂的应算程序,在解答算数问题时可以结合实际的案例或者图形解答。

    (二)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经验

    小学算数的内容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是从简单到困难:加减乘除的单算到混合运算;直接性到抽象性过渡,题目从直面型的解答到可以采用抽象思维去解答;老师在课堂上会运用到许多图形和材料来结合课件内容进行展示,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老师用到的材料也要因人而异,,因年纪而变化,低年级会运用到具体的实物,高年级则可运用较为抽象的图形等,便于学生掌握知识[2]。

    三、生活情境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及分析

    (一)在课堂内外创造适宜的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老师只是一味的列出许多数学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在课本和黑板上算数,却没有注意到为什么还是有学生不能很好地算出来,而且不能灵活应用于其他的算术中。又比如,十以内的算数学生会掰手指算,但是十以上的就不知道怎么做了,所以归根来说还是教学的问题。将生活情境运用于教学中,可以在课后交给学生和家长一些实际的问题,把钱给学生,让学生去买东西,找零钱,从实践中学会算数,并且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说不定还可以培养今后的商业精英呢。

    (二)把课本当中画上的物品搬到课堂上来

    小学生在做题的时候,计算的面积、成本、体积、周长等都是根据书上写的画的抽象的去计算,并没有亲自动手,所以印象不深刻。如果老师把真正的立方体、方块、瓶子、盖子、水桶等等搬到课堂上,让学生实际去测量,去计算,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印象深刻,发散思维。

    (三)教师传导生活情境,学生学会反思

    教师将生活情景导入到教学当中,把抽象的数学题目变得更加直接,便于学生解答,但是如果过多的引入实践,又会耽误太多时间。所以,教师在课堂设计中,应该掌握好教学的平衡度,可以将一些重点、多发点、难点作为案例导入到课堂当中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和学习性思维。

    (四)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情景展示环节,充分利用道具和课堂时间

    传统的教学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十分有限,一般都是老师在讲台上有声有色的讲,学生在台下不动声色地听,时不时做做笔记,前十分钟可能还会听讲,越到后面就越没有兴趣了。所以生活情景导入就至关重要了,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上课也坐不住,不如就让学生与老师多多互动,学会分小组进行生活情境的表演与对话,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结束语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除了学习就是周末的补习班或者游乐场所的玩耍,对于实际的运用型问题的掌握不足,所以在做练习题时往往不能够发散性思考。导入生活情境的教学方法,就可以丰富学生的经验,让学生从实践的感受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陈大文,刘献文,刘湘桂等,小学教学计算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j].新课程(中),2012,3(12):12-16

    [2]单志丽,陈令军,生活情境化教学在小学教学课堂中的应用[J].小学时代,2013,6(01):5-20


    点击次数:168  发布日期:2018/8/12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