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美术素养的情境式综合评价 钟黎
小学生美术素养的情境式综合评价
◎ 四川省乐山市外国语小学 钟 黎
“素养”:《辞海》中指出“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这里的“美术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美术学科学习中现阶段所达到的水平,这些水平是通过一定时间的美术学习所形成的知识、能力和经验。
“情境式”:在社会心理学中,情境指影响事物发生或对机体行为产生影响的环境条件,也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这里“情境式”,是指针对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构建包括评价内容设置、环境布置、评价者组成、评价方法等因素综合作用所营造出的一种特定的教育场。
“综合评价”:与“单一评价”相对,既注重评价的系统性,又强调评价的全面性,更突出评价的统整性。意即在终结性笔试评价之外,所进行的美术学科的、多方面的、学生全员参与的、有第三方介入的,对学生现阶段美术学习所形成的知识、能力和经验的等级评定。
“小学生美术素养的情境式综合评价”:通过由学校和第三方共同设置出丰富多样的评价内容,在设定的情境条件下,对学生个体一定学段内美术学习所形成的知识、能力和经验,进行系统性、全面性、统整性、发展性的测量性教学实践活动。旨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突破传统等级评定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相关部门、学校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初步树立起了科学的教育观、育人观,各级教育研究部门、学校,也在积极探索适应教育改革需要的学生学科素养评价体系。但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生美术素养的评价基本沿用传统的终结性笔试评价模式,以学生试卷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倾向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这种评价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甚至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形成了极大阻碍。所以,小学生美术素养的情境式综合评价弥补了在笔试中的不足。
(一)在国家政策法规下,从2002年开始至今,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可以看出,国家相关部门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更全面的要求,各级学校只有完善相应评价措施,才能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情境式综合评价,恰恰就是对学生全学科,多方面,知识、能力和经验的综合评价着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利于培养能满足未来社会需求的小学生学科素养综合评价体系。
(二)评价方式单一,仍以传统的“纸笔式”考试为主
美术中的“纸笔式”,很多学校都还在采用,成为了很多家长和老师评价学生学科素养的唯一测评手段。而“纸笔式”在美术测试中,以文字作答,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获得;单一的绘画材料作画,很难看出纸笔测试中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其他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主体性和主动性,也很难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美术素养。
(三)随着年级的递增,美术兴趣的减退
面对升学的压力,家长和有些教师看重的更多是文化课的成绩,到了高段很多学生难以保持对美术的兴趣,即使有些很感兴趣的同学,面对这些问题,都在慢慢减退对美术的这份热情。这一现状,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需探寻到适合当前教育改革要求的评价体系。同时,也可以很好激发兴趣爱好。
二、情境式综合评价实践
(一)综合评价前期:第三方和教师共同设置题目。
在每个年级学生家长中选出对美术中的绘画、摄影、雕塑、书法……感兴趣的家长,参与评价方案。教师将学期知识点提出,和家长们共同拟定评价方案,按照三大模块:美术常识、手工制作、作品赏评,并且确定情境式场景的布置,同时做好统一的评价标准。
(二)综合评价现场:采用游园点赞的形式,面对面检测,不动笔,现场抽题,教师和第三方面共同参与。
现场分别设立美术常识、手工制作、作品赏评三个项目。
美术常识:解美术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掌握艺术表现特点、工具材料性能、制作方法步骤等常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创作中的问题。
作品赏评:通过对美术作品的介绍与欣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认识美,了解“美”的文化知识,是一种以审美为主的教学活动,也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手工制作: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获得美术创作体验、乐趣、认识、理解造型要素及其形式美法则,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这三个项目中分别设立了等待区,备考区,考试区,学生们有序的带上评价表分布在个区域。教师和家长们与学生,面对面,一对一的检测,学生们在紧张、激动中完成一个个的项目。在游园检测中当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抽题完成任务后,教师与家长商量后,给出满意程度,以点赞的形式,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满分为5个赞,依次是4个赞,达标3个赞。
在这个环节里,学生们自主的,有趣的完成了任务,在趣味中体验测试,在测试中接受学习。
(三)情境式综合评价小结
学生根据自己的美术素质评价表的点赞情况,促进学生反思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个性发展的需要。让家长更清楚孩子掌握知识的有效性,以及特长发展。情境式的综合评价和笔试测试,让教师更详细的看到了学生们(下转第35页)(上接第49页)掌握知识点的全面性。
三、情境式的综合评价的价值和意义
(一)对学校发展的价值
学校清晰地认识到,传统的终结性笔试评价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美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不能完全适合学校发展的需要。通过美术评价方式、方法、策略等方面的探索研究,努力构建起与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相符合的评价机制,稳步、全面、深入地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出真正有时代烙印的小学生,让学校办学水平真正实现质的飞跃。
(二)对学校教师的价值
通过美术素养的情境式综合评价,让教师分析学科教材、驾驭教学技法技巧、创新教学材料将收益匪浅,老师们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将得到质的飞跃,教学能力将不断增强。
(三)对家长的价值
(四)对学生的价值
通过美术素养情境式综合评价让学生对美术有了充分的理解,了解了美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真正激发学生自主发展热情。宽松、愉悦的评价环境,能实现生生之间合作,学生与评委之间的对话交流;学生面对的不再单一的分数,而是温馨提醒和真诚点赞。更加人性化的美术素养情景化评价能真正激发学生参与评价,自主发展的热情,对美术的兴趣有明显的提高,学生在美术创作技法、创作能力甚至美术创作能力迅速提升。
选取“小学生美术素养的‘情境式’综合评价”这一做法,就是为了根据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通过美术内容的设置、环境的营造、评价者的组成、评价方法的变革等方面的探索,着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利于培养能满足未来社会需求的小学生美术素养的评价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