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数学活力课堂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郭红红
构建数学活力课堂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杏林镇中心小学 郭红红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属于生活。它要求教育提供给学生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要求教师的教学成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使课堂充满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绿洲。那么,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呢?经过一年多来的课改实践,我们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在探索中有了一些初步的感受。
一、突出情境趣味,使课堂充满朝气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就是给学生提供让问题意识萌芽的合适土壤,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把问题内容和“生活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我从学生的学号入手,创设游戏情景。上课伊始,学生就从自己熟悉的学号开始游戏复习旧知——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自然数按能被2整除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等知识,引入新课——自然数的另一种分类“质数和合数”。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又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创设了一个“猴王分饼”的故事情境——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猴1一块。猴2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猴3三块。引出数学问题—“同学们,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一上课,先听一段故事,学生非常乐意,并会立即被吸引。通过故事设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新知,使学生感到学习很有趣,不枯燥无味。?
二、关注课堂细节,增强学生自我发展
生活化的课堂追求育人过程的真实性,而这种具有价值的育人过程是靠一个又一个真实的细节支撑。可以说,没有细节,就不会有育人的过程。而细节的育人价值呈现方式不具有明确性,它往往转瞬即逝,需要教师慧眼发现。因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投射在学生心灵与言行中,如果教师能关注细节,善于发现细节中的育人价值,并以此为催化剂,便能在看似不经意之中,增强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趋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要求,在促进学生学科知识掌握与技能发展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其品性人格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以敏锐的眼光和教学的机智关注与处理教学过程中的细节。
如我在讲授《最小公倍数》之前,鉴于部分学生已经通过课外预习初步了解了最小公倍数的求法,但没有真正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就在设计这节课时,探究的目标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②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理解并掌握用分解质因数、整除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了达到以上目标,就展示了一个探究问题:拼成一个最小的正方形,需要用多少个长8厘米,宽6厘米,问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不少学生兴高采烈地利用手中的长方形学具拼摆,得出用12张这样的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的边长是24厘米.问题的答案虽然是正确的,但学生的思维含金量比较低,进一步诱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假如我们再拼一个比这个正方形稍大的正方形,那么它的边长应该是多少呢?以此类推发现了什么奥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他们最后得出结论:24、48、72…….类似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理解了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课改的理念融化在一个个真实的细节中,将关爱与智慧的甘露滴撒在学生的心灵,就会让学生生活在充满阳光的生活中。
三、把握课堂互动,与学生溶于一体
教师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好课堂上的互动原则,学生在进行师生互动或者生生互动时,学生不仅可以学到数学方法而且还会学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团结、合作、分享,而且也会改变对老师严肃形象的印象,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上进行互动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在讲10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带上事先准备好的糖一个同学发5块然后进行提问,教师问学生:“如果你们自己把糖分给同桌两块,自己剩几块同桌有几块?”学生通过数糖的个数就能得出最后结果,这样学生很容易的学会了加法和减法,数学与生活相结合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数学,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扮演生活中的场景进行数学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学会生活。数学的学习只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是不够的,因为有的学生惧怕老师不愿意与老师进行交流,相对于和教师进行交流大部分学生还是愿意学生之间探讨学习和方法,所以教师还应让学生之间进行交往互动,在互动的过程由于学习成绩的不同,学生会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相比单一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效果更好一些。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每个人理解问题的方式和想出的解决方法是不同的,而且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也不止一种,所以教师在进行互动时应精心设置问题,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一些不同的数学互动。
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就感,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乃至不断提高。教师只有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营造出师生互动、学生都能有效行动的充满活力的动态课堂,“核心素养”的培养才会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