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 赏春景 ——《春》的教学设计 姜受红
春意盎然 赏春景
——《春》的教学设计
◎ 湖北省保康县黄堡镇中心学校 姜受红
摘 要:朱自清的《春》是写景散文,文质兼美。七年级的学生只觉得写得好,至于哪个字、哪个词、哪个句子用得好,好在哪,怎么用语言表述出这种好来,却是一片盲区。本教学设计以媒体资源为辅,以朗读为契入点,赏美景,品美语,悟真情。
关键词:朗读 春草 春花 春雨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品内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体会作者渗透于字里行间的情感。
2、 深入作品意境:赏美景、品美语。
教学重、难点
重点:揣摩和品味富有特色的字、词、句。
难点:多角度欣赏美色。
3、学生分析
《春》这样的美文,七年级的学生只觉得写得好。至于哪个字、哪个词、哪个句子用得好,好在哪,怎么语言表述出这种好来,却是一片盲区。最有效的切入点就是朗读了。朗读中学生能感悟到哪些字、词用得形象,写出了春天的怎样的生机、活力。教师稍加点拨:如果换用另一个字或者词,试着读读,效果有啥不同?可以说,这节课是培养学生作品鉴赏力的入门课。
4、 教学内容分析
《春》是一篇写景类的散文,文质兼美。这样的课文,适合反复朗读,朗读中自我感悟春的生机活力、春的生意盎然。读中促悟,悟中领略春的生机盎然。最后声情并茂诵读。
5、 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和应用
(1)课题“春”这个字的呈现时,我是特意制作了一张PPT:此课件是以浅浅的翠绿色为背景。右边三分之二的位置着以大大的绿颜色的“春”字,即课题。左边三分之一的位置:一棵枯树干上,朵朵粉白的桃花盛开,吸引了一只鸟儿在枝头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喉咙。一股春意扑面而来。
(2)导入新课后初步感知课文,需要朗读。我设计了《春》的MP4朗读,视频朗读中附有和课文内容相符的春日融融、春雪融化、春草破土而出、春花摇曳、春风拂面、春雨润物、老老少少的放风筝迎春的片段,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加上声情并茂的朗诵,从身体到心灵,学生都享受着春的抚摸,每个毛孔都浸润着春的暖意,真的是春日融融!
(3)检查预习环节,教师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了了这一问题:围绕“春”这个字依次写了 春天、描绘春天、 春天(限填两字)。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 、 之情。描绘春天时,依次描绘了春的 、 、 、 、 (各用一个字)。设计理由:此题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有了整体感知,才有对课文更深一层的局部研讨。并且媒体的运用,还节省了时间,增大了课堂的容量。
(4) 学生自读后,教师也设计了一张ppt,呈现的内容是:读后说说为什么最喜欢这幅美景用下列句式说话:春草(花……)最美,你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闻一闻、尝一尝、感觉感觉)“ ”(朗读从视觉、触角等方面写草花等的句子),写出了春草(花……) 的特点,用了 修辞,还用了 写法(侧面、动静、虚写等)。设计理由:这是欣赏春景的最重要的一环。知道美,还要说出几点美的理由,这也是本课的重点。多媒体,成为课堂重点突出和难点突破的有力载体。
(5) 展示交流环节,教师预设了春草、花、风、雨、人迎春五幅图片。当学生交流:“春草(花……)最美……”时,教师立即呈现春草(花……)的图片。图片给学生以视觉上的美感,而且景物的特点学生直观形象地感觉到。配上课文中生动的文字,学生会深深的爱上这一美景。“赏美景”,正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室外落叶飘零,秋风瑟瑟。但我相信,今天的课堂内一定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不信,请看……”
(教师出示课件:此课件是以浅浅的翠绿色为背景。右边三分之二的位置着以大大的绿颜色的“春”字,即课题。左边三分之一的位置:一棵枯树干上,朵朵粉白的桃花盛开,吸引了一只鸟儿在枝头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喉咙。)
二、展示目标(目标呈现在黑板的左上角)、并齐读目标。
设计理由:
1、设计在左上角,不影响其它内容的板书,整节课45分钟,都一直呈现着,时时提醒学生所有的活动都围绕此目标展开。
2、读,可以加深印象。
三、检查预习,明确学习任务
(一)检查预习
1、检查朗读(要求:读准音;语气、语速、语调能读准)情况。
2、围绕“春”这个字依次写了 春天、描绘春天、 春天(限填两字)。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 、 之情。描绘春天时,依次描绘了春的 、 、 、 、 (各用一个字)。
设计理由:此题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有了整体感知,才有对课文更深一层的局部研讨,为下一教学活动做铺垫。
温馨提醒:
1、两人互相检查积累的词语默写是否正确,错误的画上圈,并在桌面上至少写两遍。
2、填空错误,想想原因在哪,或者和同桌互相交流。
(二)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听视频朗读,并朗读你最喜欢的那一幅春天美景。(一个组内,至少三个同学选定一幅美景。)(设计理由:小组交流时,有共同的话题)
任务:
1、读准。从语气(轻、重)、语速(快、慢)、语调(高、低)三个方面读准每个句子、每个词、每个字。
2、至少自读两遍。
3、读后说说为什么最喜欢这幅美景用下列句式说话: 春草(花……)最美,你看看(摸一摸、听一听、闻一闻、尝一尝、感觉感觉)“ ”(朗读从视觉、触角等方面写草花等的句子),写出了春草(花……) 的特点,用了 修辞,还用了 写法(侧面、(下转第76页)(上第第81页)动(静、虚写等)
4、尤其喜欢这幅美景中哪些字词,理由是什么??(设计理由:读和品,紧扣学习重点。先读后品,以读促品。)
友情提醒:喜欢字词的理由:
(1)修辞
(2)从已学过的《秋天的怀念》中“母亲就悄悄躲出去”中的“悄悄”和《我的老师》中“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中的“狡猾”这两个词的赏析,相信你已积累了一定的方法了。
四、合作互学,研读课文
1、依次采用独学(10分钟)、对学(3分钟)、群学(3分钟)的方式完成以上四个学习任务。
( 设计理由:自学、互帮互助的学,既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也发挥集体的智慧。)
2、对学、群学时,以一个同学说为主,其它同学只纠正(说理由)、补充,不重复。
3、小组代表准备展示小组合作互学的成果。
五、 展示交流,师生评学
(一)展示交流
1、朗读大展示。(朗读的形式自定,可一人朗读,也可齐读,也可分分合合式的朗读。)未参与朗读展示的同学,边听、边默读,后评价。
2、用句式说话:以一个小组代表的交流为主,其他小组代表只纠正(说明理由)、补充,不重复。(附课件:PPT展示喜欢的美景的图片)
温馨提醒:喜欢美景的理由说完后,展示的同学立即朗读。做到以品促准确的朗读。
(二)师生评学
1、评学的内容:可以是知识性的,方法上的,也可以是学习态度方面的等等。尽可能全面,力求发现优点,做到以评促学。
2、评学的顺序:先学生,后老师。教师也只做纠正、补充,并阐明理由。
设计理由: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六、整合训练,巩固提高
1、声情并茂齐读你喜欢的段落
设计理由:品学之后的读,学生会发自内心的喜欢上这一文质兼美的散文;也是对本节课学习目标的延伸;书声琅琅、沸沸扬扬的课堂才是回归文本、原汁原味的语文课。
2、 总结:可以是知识性的或者是学习方法上的,也可以是小组互学方面的等。
设计理由:“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用本节课的收获指导今后的语文学习。经验,借鉴;教训,吸取。
3、作业:课后练习三
设计理由:赏析字词,是本节课学习重点。此题,检测学生对重点知识掌握的情况,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有的放矢的强化训练。
教学评价与反思:多媒体的使用上,首先,课题的呈现和视频录音朗读,呈现了精美的画面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感受了美的意境,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第二,互学任务用简单的PPT呈现。本节课全部围绕此展开活动。第三,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从视觉上给学生美的享受,直观形象地观察到了景物的特点。自我感觉有点多余。因为视频录音朗读学生已感受了花风雨的美,再加上赏析文字时,根本没文字配图赏析。省时又简洁的方法是:视频朗读后,挑选最美的一段先读两遍,这是以读促准确的评;交流时先品后读,这是以品促准确的读,根据情况决定有无必要画龙点睛再次呈现学生自认最美的那幅画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