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杨递兰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石桥小学 杨递兰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十多年来,我发现小学生最害怕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怕写作文。一提到写作文,很多同学就感到头痛,抓头挠腮,不知该如何下笔,甚至不知道改写什么内容,因此到最后,只能胡编乱造地写一气,交给老师就算完事。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是什么呢?那当然是多方面的,而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写作能力。因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出一些经验,现写出来供同僚参考参考,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 从字、词、句抓起,打好学生作文基础。
多数学生写作文,要么错别字连篇,要么语句不通顺,文理不通,这就说明,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底子薄弱。因此,要加强对生潜词造句的训练。对学生的词句训练,要从小学一、二年级就开始进行,而且要常抓不懈,即使到了高年级也丝毫不能放松。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较深厚的语言功底、文字功底,写作起来自然就少有错别字,也能把作文写通顺。
二、 教给学生必要的作文方法。
教给学生必要的作文方法,是提高作文能力的主要方法。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加强对这一能力的训练。作文的方法很多,如:开头的方法,结尾的方法;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基本方法;读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书信及各种应用文的写法与格式等。学生只有把握了这些基本的写作方法,才能写出好的作文来。
三、 教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
观察能力是学生写作必备的基本能力,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一定的观察方法,如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局部到整体的观察方法等。其次要把握观察的重点,要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学生学会了观察,就能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去发现事物,发现人世间的美与丑、善与恶。这对于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
学生学会了观察还不够,还需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从观察到的事物中提取自己所需的东西,从观察到的表面现象中找出实质性的东西,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思考,才能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例如,在一次题为《家乡的巨变》的作文训练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观察家乡近几年来的变化。同学们观察到家乡的房子变美了、街道变宽了、人们的衣着打扮变靓了…… 可以说,他们学会了观察。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家乡变得这么美好呢?这就需要同学们进行思考,找出实质。同学们经过思考,很多人充分认识这是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是西部大开发的伟大举措使得人民过上了幸福美满地生活。这样,文章的主题就得到升华。
四、加强对作文的基本步骤的训练。
加强对作文的基本步骤的训练,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又一个重要方法。一篇作文,从拿到作文题到上交,一般要建立“审题”、“立意”、“选材”、“书写”、“修改”、“誊正”的过程。大部分学生写作文时,却忽视了这一基本过程,对作文步骤的训练必不可少。
首先,要训练审题能力,审题就是要明确作为的范围、体裁、关键词等。一般来说,可用“六问审题法”来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
其次,要对作文立意。立意就是要明确作文的写作目的,是要赞扬什么或批评什么,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明确了写作目的,作文就不会跑题。
第三、要训练选材能力。一篇作文写得好坏,要看选择的材料是否突出中心。教师可针对一些题目。罗列出很多相关或不相关的材料,让学生分辨哪些材料好,哪些材料一般,哪些材料不好,然而试着让学生给其它题目选择材料,并把这些材料按详略顺序编一个提纲,这样,才能突出文章的层次性和条理性,时间长了,学生就能选择最合适的材料来写作文。
第四、要注重作文后的修改。一篇作文的初稿,肯定有不足之处,需进行几次甚至多次修改,才能变得更好。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写《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曾用过“过”“到”等字,几经修改才定为“绿”字,可见修改的必要性。
五、注重作文的批改和讲评。
注重作文的批改和讲评,也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写”的训练,但对作文“批”和“评”的过程却较马虎。殊不知,这一环节马虎不得。
作文的批改,要力求做到“细”。要尽量找出文中的错别字,对不通顺的语句进行修改……而不能只对作文一个“优”、“良”、“中”|“差”的等次评定。除此之外,还要对作文作一个合理的定性平价,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写得不好,哪些地方写还不足,都要给学生指出,以利于学生不断提高,同时,评价作文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鼓励,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另外,还要对学生的“好文美文”进行评价,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除了以上方法,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还很多。如“以说促写,先说后写”的方法,也能取到很好的作用。
总之,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艰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提高。相信经过教师们的不懈努力,学生都能“妙笔生花”,写出一篇篇生动、优美的作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