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朗读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西然琼措

    浅谈朗读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   青海省玉树市新寨寄宿制小学   西然琼措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即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大量地阅读文章,使他们的言语作用积累到一定程度,积淀在言语主体中的言语规则自动进行组合、调整,最终就能够形成一种语言直觉结构。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以便使学生形成语言直觉结构。朗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和形式的理解,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言语,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言语转化为学生的语感素质,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疏密相间,用朗读为思维留足空间

    寿镜吾先生大声“读书”,大家扯开嗓子读一阵书,当先生自己高声朗读“铁如意,指挥倜傥”而陶醉其中时,学生们的声音便低下去了,静下去了,有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的,有画画的……如此的朗读也不是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所提倡的。

    在什么时间读,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读,这是语文教师必须把握得当,合理安排的。不同的文体,不同的题材,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语言风格,以及不同听众对象,其朗读的要求均会有所不同。我们要视每篇作品的情况,对朗读做出不同的教学安排。在不同文体的朗读教学方面,诗歌、散文文体的课文思想内涵丰富,寓意深远,有时其情感难以言表,必须在朗读中去体会,去品味,我们可以借用“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理论,安排先读再析然后重读,甚至多读少析。如鉴赏《蜀道难》的艺术特色,教师若长篇大论、口若悬河地讲,那学生可能会很茫然。如果把指导表情朗读安排其中,情况肯定会大不相同。作者雄健奔放的笔调、神奇的想象、极度的夸张,只有在一遍遍的朗读中才能体会,才能让学生深深地震撼,“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主旋律、一唱三叹之妙、长短句的抑扬顿挫之美,没有紧锣密鼓的朗读,又怎能体会?而说明、议论文体的课文内容介绍清楚,一目了然,我们就可以重点讲解其写法方法,即多做点拨而少读,即使同一文体的不同文章,我们也可以根据作者文内写法的不同而做不同的朗读安排,气势充沛、文采飞扬的议论文,照样可以安排朗读来体会作者论证充足之势。

    二、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 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教学中的实践告诉我们,“读”和“听”的教学手段永远是讲解所无法替代的。朗读正是要把死的文字还原成活的内容、形象、情感、色彩与场景,让学生通过感知来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在语文教材中,还有为数不多的诗歌。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感、音乐美。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才能体现出来。通过朗读,品味诗句,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诗歌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点击次数:67  发布日期:2018/6/1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