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思考 冯亚军
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思考
◎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谢家坝九年制学校 冯亚军
摘 要:兴趣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是学生对学习产生无限热情的根源。兴趣能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推动他们积极探索,向着自己认定的目标前进。可见,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地探究知识,研究规律,把握方法,从而创造性的运用知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效课堂 问题情境 学习兴趣
笔者通过对本校学生的抽样调查中发现:只有47.3%同学对数学感兴趣,还有42.5%的同学对学习数学情感体验一般,10.2%的同学目前表示不喜欢学习数学。按学生喜爱的程度,数学在所有学科中,排在第一的只有9%,排在第二的有28%,排在第三的占43%,排在第四或以下的占20%.喜欢做数学作业的同学只有36%,而有近一半同学对做数学作业很勉强,还有14%的同学明确表示不喜欢做数学作业。
通过调查还发现:初中数学课堂中,最喜欢“听老师讲解”的人数占47%,最不喜欢的只占4%;最喜欢“与同学讨论”的人数占32%,最不喜欢的只占3%;而最喜欢“上台板演”的占5%,但最不喜欢的却占35%;最喜欢“举手发言”的人数只占12%,最不喜欢的也占14%.以前种种表明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上不喜欢表现自我,不愿暴露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他们很少自主、主动学习数学,这恰恰也是他们对数学缺乏兴趣的标志,造成初中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因为学生个人的原因,有的是因为教师教学行为的原因,还有的因为教育制度的原因等等。
1、 学生个人长期不良学习习惯所致
我们有的学生小学学习底子就不好,进入初中后,课程增多,难度增大,又加上性格上不善交流,所以平时根本不敢与同学探讨、交流,害怕在别人面前表露出自身在学习上的缺陷,故意封闭、伪装自己,长久下来调动不起在学习上的激情。有的学生缺少学习意志力的磨炼,抗挫折能力弱,对于学习现状缺乏理性分析,碰到一点点困难就容易放弃。还有的学生学习方法过于单一,过分依赖教师,很少反思自己在教学学法上的不足之处,久而久之,对数学学习也就失却了兴趣。
2、 教师教学态度,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教师长期固守单一的教学方式,形成教法定势,缺少创新,课堂语言匮乏,缺乏激情,造成学生的课堂倦怠心理。有的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表现得过于理性、刻板、不苟言笑,在教学语言这一环节上显得比较匮乏,课堂教学沉闷、压抑。还有的教师缺乏理论知识和敬业精神,再加上在面对学生的过失或错误时,冷嘲热讽、讥言相对,不能正确引导,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严重缺失。这种不和谐师生关系,造成学生的排斥心理恶性的师生情感,是学生排斥数学的一重要根源。
3、 应试教育仍然制约着当前教育
应试教育把应试作为唯一或主要的教育目标,是一种十分狭隘的教育模式。目前,由于升学率、平均分两根指挥棒自上而下被层层强化,教学中广泛采用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做法,造成学生作业量过大,有的甚至连正常的周末休息和假期也被挤占,影响了青少年学生健康发展,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是分数、升学率,全部教育就是为了考分。教育的科学性,艺术性不再有其真正的内涵,这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另外,比起小学数学,初中数学的抽象性相对更强,难度也有所增大,这让许多学生感到数学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 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
首先,教师要改变不良的行为和态度,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前提。我国教育名著《学记》中早就指出“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是首先喜欢你这位老师,然后才会喜欢你所教的课程的。如果当老师的没有耐心,动不动就对学生发脾气,那么学生对他所教的学科是不会感兴趣的。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思考,一起探索;有可能的话,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功课。其次,要发挥课堂主战场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语言的生动、形象、赋予情趣,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使整个教学过程高潮迭现,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
二、 贴近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一个数学知识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而问题情境就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恰当的教学情境,能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能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手、动口、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得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国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导,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钻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四、 适当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于问题,亚里士多德做过这样的精辟的阐述:“思维是从问题惊讶开始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适当的提问,能使学生的求知欲望由潜伏状态改变为活跃状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创设疑问的时机,有意的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