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讨论让小学语文教学别样精彩 林晨
课堂讨论让小学语文教学别样精彩
◎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中心学校 林 晨
在小学教学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目标的要求,随着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念的步步深入,课堂讨论逐渐被广大教师所采用。务实有效的课堂讨论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注意集中、思维敏捷、兴趣高涨,能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质疑、深思、感悟、论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发展交往能力。这种通过学生自我体验习得知识、掌握能力的学习方式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成为时下课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热门话题之一。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课堂讨论,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呢?
一、科学组建课堂讨论小组
在课堂教学中,教者往往采用分组讨论这一形式组织课堂讨论,但不少教师在讨论前,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和有效分工,讨论往往流于形式。因此,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小组的分配非常重要,分配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讨论的成效。学生受主客观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分配小组时,教师首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要把优生和学困生科学组合,这样可以避免课堂讨论成为优生的“一言堂”,也可以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同时各组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这样更利于在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的竞争。其次确定角色,明确分工。组内要推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主持组内的交流,协调成员间的关系,调动成员参与的积极性,负责记录发言内容等。组长角色可定期轮换。另外,必须落实相应的讨论要求,如要求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发言,并善于做虚心的倾听者,在倾听中认真思考,分析他人的长处与不足等。
二、营造宽松愉悦的讨论氛围
有效的课堂讨论应在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积极和谐气氛中进行。这就要求作为教学活动主导者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尊重学生,主动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民主平等的语文教学的讨论空间。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用亲切和蔼的态度,优美流畅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广泛参与。教师应该把自己放在跟学生平等对话的位置上,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对学生的讨论及时加以点拨、引导。还可以以问题讨论参与者的身份诚恳地谈自己的体会、感受和观点,进行潜在导向,并贯穿讨论的始终,让学生在师生平等的讨论中自我判定,深化理解。在讨论中,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发言多给予肯定、表扬,鼓励学生思考质疑,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这种民主和谐的讨论平台上,学生才可能真正完全打开思想的闸门,进行思维的碰撞,展开激烈讨论,在讨论中互问,与教师对问,做到畅所欲言,开诚布公,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呈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三、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花,思维应从问题开始。问题是课堂讨论的核心内容,也是课堂讨论的有效载体。讨论问题设计的好坏是课堂讨论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课堂讨论的成败。因此,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该是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是学生感兴趣的、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是探究性的,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是开放性的,能激发学生自由想象和思考的;是与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相联系的。选择讨论内容时必须遵循两点:一是讨论的问题应有适当的难度,如果问题太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二是讨论的问题应是学生个人在规定时间内难以解决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寻求解决的途径;也可以在学生对一个问题存在多种看法,甚至是绝然相反的意见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还可以针对容易混淆的知识,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当然,课堂本身是开放的、复杂的,充满太多不确定性。是放是收,并不存在固定模式,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做出相应变化或重新设计问题。
当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成为启发学生自由地积极思考和探究的有效力量时,课堂讨论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有益局面,教学目标就能圆满实现。
四、把握适当的讨论时机
讨论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每节课都适合讨论,时时都宜进行讨论。因此,要使课堂讨论达到高效,还要把握好讨论的时机。只有时机把握得好,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讨论的作用,使学生顺利解决问题。
学习本身是一个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思考与思维,进而得到新知的过程,因此,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组织学生讨论很重要。在教学中,我们要找准各知识点间的联系,要善于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运用自身的知识来学习新知,看到自身的进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又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与灵活运用。再者,也可以在学生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上组织学生讨论。当学生个体无法解决问题时,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合作动机,希望通过小组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在设计问题时,我们既要以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与认知水平为基础,同时又要超越学生的基础,设计富有深度与广度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合作的欲望。另外,还可以在问题呈现开放式时组织学生讨论。开放性的问题给予了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与交流中思想与思维进行碰撞,闪现智慧的火花、创新的萌芽,从而使学生突破标准答案的限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五、选择恰当的讨论形式
课堂讨论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全班讨论、小组讨论、专题讨论、辩论式讨论、穿插讨论等,但不管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精心设计、组织,才能充分发挥讨论的作用。如辩论式讨论,能营造出优良的氛围。教师出示讨论问题之后,各小组的学生首先要进行独立的思考,然后把自己的个性观点提出来;最后,对他们提出来的观点有疑问、异议的,再进行辩论。这样,讨论更加具有时效性,学生能够主动进行思考,从而促进他们自我思维的深入发展。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讨论的方法是非常合适的,语文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讨论策略,构建热闹、高效、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教学绽放异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