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历史学科有效教学应“读”字当头 李正明

    历史学科有效教学应“读”字当头

    ◎   四川省广元天立国际学校(高中部)    李正明

    摘   要:历史学科的学习离不开对史料的阅读与分析,以"读"为本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历史的方法。记忆知识靠读,领会教材靠读,写作小论文也靠读;读,无疑是中小学所有学科教学的基础!因此,指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读教材自然也是历史教学中的最重要环节。

    关键词:历史教学;阅读;作用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经验告知我们,以"读"为本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记忆知识靠读,领会教材靠读,写作小论文也靠读;读,无疑是中小学所有学科教学的基础!因此,指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读教材自然也是历史教学中的最重要环节。在此,笔者结合多年课堂实践谈几点认识就教于方家。

    一、通过阅读梳理,能让学生把握知识脉络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设置学生的阅读时间,安排好“阅读”这一环节,对于学生的在历史知识方面的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的方式梳理课文知识脉络,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从而为提高学习效率和加深知识印象奠定基础。

    一是让学生在标题阅读中梳理历史知识。阅读能力不仅体现在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还体现在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丰富知识内容,累积知识经验加深对历史事件的串联效果。在历史教材中的目录不仅可以体现出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引导学生把握答题知识框架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该让学生经过阅读经验“学会阅读”,善于分析章节之间的联系和因果,从而在宏观上发现历史发展的重要引导点。例如,在目录中第一节的内容是“新文化运动”、第二节的内容是“五四运动”、第三节的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教师引导学生在目录中发现其中隐藏的规律,从而达到阅读的目的。

    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促进有效的阅读。传统的历史教学课堂知识一味的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在被动式的学习中容易产生厌倦、消极的学习氛围,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丰富学生的阅读方式,利用多样教学的手段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课堂阅读前可以先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阅读过程中找到对答案,这种“任务法”的设计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总结能力。

    二、通过课前阅读,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学习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一个人要学会学习并且能够终身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而阅读能力不可能天生具有或自然形成,是需要经过练习的。课前阅读不仅使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新课的好习惯,而且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为达此效果,避免学生阅读时的盲目性,老师的指导不可少。在平常课堂教学中,课前,我常常针对所讲内容,布置好学生阅读预习总能受到较好效果。比如在讲授高二历史第二章中第二节《20世纪2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时,我提前设置阅读提纲:(1)美国战后出现经济繁荣局面的原因是什么?繁荣时期潜伏哪些危机?(2)什么是金元外交?20年代美国推行金元外交的原因、目的是什么?其重点是什么?依据我的预习提纲学生阅读时注意力集中,不仅完成了作业,而且熟悉了教材内容,理清了头绪,不少学生都有个人感悟,课堂讲授式事半功倍。当然自主学习需要系列习惯养成,预习阅读时还要引导学生认真做好笔记,在书上做记号,这样既可以使学生阅读时思想集中,提高效率,加深印象,方便记忆,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学习,突出要点,还有利于今后复习,使书本知识真正为自己所掌握,逐步养成了自主阅读学习的习惯,培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通过课堂阅读环境创设,让学生学会多样阅读方式

    阅读的环境是促进学生取得阅读效果的基本保障,多样阅读的方式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改变传统的老旧、固定式的模式课堂是让学生改变学习观念重视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班级授课制下的历史课堂场地只能局限在教室内,学生面对有限的资料和教材内容难以实现拓展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将学习的场地定期换成图书馆阅览室、计算机机房等,让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查阅资料、丰富历史文化知识,可以在阅读的同时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发展。

    四、通过学习提纲编写,让学生阅读目的性更强

    相较于其他学科,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综合性和史论结合性特点,学生在阅读时容易遇到许多障碍,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基础差,阅读不甚得法,抓不住重点,所以在起始阶段,可以重点训练学生编写学习提纲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平常课堂操作中我主要通过三条路径。一是通过审题启示,如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一节,使学生通过审题头脑中有本课在讲什么,随之产生想知道经过、结果的念头;二是填空体会,通过填空把握内容重点,突出个别,如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三是提问引路、疑难突破、重点探索,什么是文艺复兴?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兴起于意大利?......这样能让学生围绕所提的问题、要求的阅读方法一步接一步、一环扣一环,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了课本内容中,不仅掌握了历史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自觉阅读能力

    五、通过小组合作阅读,让学生养成互相交流习惯

    合作学习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我们可以将这种学习方式很好地引进到培养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学生之间通过合作阅读的方式互相交流阅读的心得,不仅可以增添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加深阅读内容的理解,让学生通过小组成员的阅读感悟发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忽视的内容。阅读能力的发展不仅需要通过学生自身通过对阅读内容的感悟和积累,阅读环节的交流也可以增加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了解知识内容,通过阅读产生的多样化思想是让学生促进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阅读感悟的抒发,让学生在交流中成长,在发展阅读能力的同时锻炼表达能力的发展。

    历史学科学习离不开对史料的阅读与分析,特别是在高中阶段,我们不能只顾历史知识讲解,缺少对学生阅读方面的指导环节,从而导致学生与所学知识无法建立联系而在考试中学生对所提供的史料不知所云。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充分重视阅读的作用,通过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点击次数:182  发布日期:2018/6/1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