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语文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白玉
改革语文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城关小学 白 玉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小学学校教育带来了教学改革前沿的动态信息,带来了新课标下新的教育观念和先进的教学方式。它以灵活便捷的交互性,资源储存的丰富性,为课堂教学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然而,如何使过去陈旧的教学手段、封闭的教学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使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而魅力无穷。我在实践工作中总结以下几点和同行磋商:
一、培养兴趣增强自信,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笑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抓住小学生的心里特征,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而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语导或悬案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求知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可以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大胆的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语文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涉及和接近学生的经历与生活,因此老师应该多角度的转换教法,使他们更深刻的感悟生活,让他们自由的施展个性,多角度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学习的驱动力自然会逐步增强。
二、创设语文情境 增强学生的语文领悟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理性而呈现文字的静态,以致于学生学习常感枯燥乏味。而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生活情思,学生常会感到新奇有趣,活力倍增。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课前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情境,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如九年级《鼎湖山听泉》的教学,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课前我要求学生仔细倾听流水的声音,课堂上谈谈听后的感受,大家争先恐后,有的说很亲切,有的说不可捉摸,有的则认为能让自己内心变得格外平静。由此引入课文,让学生联系切身经验理解课文对鼎湖山泉声的描写,理解修辞手法运用的妙处。最后,还联系实际,要学生听一听雨声,写一写感受。如果我们每节语文课能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与活动去关注生活,获得各色人生经验,品位各色别样人生。学生用心品味这篇文章,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增强了学生的领悟力,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挖掘学生天赋 培养自学能力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更要教给他们学习语文的方法。他们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学习知识。多年来人们都说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要给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但是在课堂上看到听到的仍然是学生随着老师的问讲团团转,仍然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的被动状态仍然没有真正消除。如何正确处理教与学,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仍是当代教学论研究的焦点。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初中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个人潜质和增强学生的自学意识,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如在教学七年级《生命 生命》“研读与赏析”时,教师可如下导学:“对一篇文章,除了整体把握之外,更重要地是对一些精彩的内容进行研读。这样,对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就会更好地领会,从而更贴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接着用大屏幕出示问题:“这篇文章共写了几个事例?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味,体悟文章的内涵……”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再接着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对以上问题,认真阅读大屏幕投影。”并教会学生自读和自学方法,投影出示朗读方法:“朗读时要注重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理解文章内容,揣摩写作意图,有感情地朗读,从朗读中解决思考题。”最后,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从文中找出作者对生命的三点思考。这样,学生逐步掌握了自学的方法,提高了自学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提高。
四、鼓励学生质疑 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无疑为沉闷的语文课堂吹来了一缕缕的清风。小学语文教学应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同时又要充分发挥有利因素,让他们在想象中感知学习的美妙,开拓语文课堂中一片新的天地。
例如,我在教七年级《羚羊木雕》时,发现学生对奶奶的话“算了吧,这样多不好这一句理解模糊,“这样”指代什么?是指“我流泪”?还是指“爸妈逼我向万芳要回羚羊木雕”?——好像都有道理。于是,我顺势引导学生把“算了吧,这样多不好”这句话放回到原文中,联系上下文反复咀嚼品味,最终比较准确地体会到奶奶这句话应该是对爸妈说的,爸妈逼孩子去要回送出去的羚羊木雕,一点儿也不尊重孩子严重伤害了孩子间的友谊,奶奶对这种做法虽然不满,但是深知儿子、媳妇的为人而左右为难的心理反应。这样,通过质疑既使答案更加明确,又让学生掌握了一种解题方法,还能培养其创造力。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主阵地,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大胆探索,灵活教学,摒弃陈规陋习,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培养综合素养,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