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李金翠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金书小学 李金翠
摘 要:小学音乐是对小学生进行美育的关键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课改的热点问题,广大小学音乐教师也在为寻求更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积极努力地进行着探索。小学音乐也需要提倡现代化教学方式,来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在提升的基础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每位小学生自身的差异,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找到不同的方法和教学内容来满足不同要求的学生。教学有效性,音乐课堂教学是音乐课程教育理念与宗旨的主阵地,《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也是展现教师教学思想、教学智慧的舞台。”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音乐;有效性策略
一、创设有趣的音乐学习情境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音乐情境展开教学。
首先,教师创设音乐教学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询问学生音乐包含哪些内容,然后和学生一起营造音乐课堂的教学氛围。在学生之间开展剪纸活动,剪出不同的音乐符号,并把这些符号张贴在墙壁上。除了张贴音乐符号外,教师也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五线谱和由变形的高音谱号带出让我们畅游在音乐的海洋的字样的贴纸,在教室中摆放电子琴等音乐器材。乐感在于熏陶,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比如老师在播放音乐时,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体会乐曲想要表达的意境,学会聆听曲调中或忧伤、或赞美、或怀念的韵味,让学生随着旋律打拍子,分辨其规律。让孩子爱上音乐,因为音乐是可以陶冶情操的,教师要加以引导,让学生学会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释放学习的压力,提炼出爱国或思乡的情绪,引发学生共鸣,并为音乐中所蕴含的美感折服。教师和学生共同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每次进入教室都如同进入了一个音乐的世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身心愉快,充满兴趣。
其次,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与歌曲相关的情境。以《找春天》的学习为例,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与春天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并把学生带出教室来到校园中,让学生寻找春天的踪迹,把学生寻找到的春天的踪迹拍下来,在课堂上利用学生亲自拍摄的图片,创设情境,在展示图片的同时播放歌曲《找春天》,让学生自然地记住歌曲中的内容,学会歌曲的演唱。
最后,在进行器乐演奏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和设备,比如架子鼓、钢琴、手风琴甚至口琴等等,让学生在简单尝试的过程中,增强对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编舞蹈,以演唱或小舞台剧等形式,发挥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尽量让每个学生都登台表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利用故事和游戏的方式展开教学
音乐课堂的教学方式是非常多样的,基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故事和游戏等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展开教学。以《在动物园里》的学习为例,歌曲中出现了许多动物,在学习这首歌曲前,教师可以在学生间开展动物的模仿游戏。教师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胜负欲。教师在课堂上播放歌曲,学生通过听歌曲判断歌曲中包含着哪些动物,然后将这些动物的特征模仿出来。播放完一次歌曲后,最先举手的小组进行表演,重复地播放歌曲,直到有小组将歌曲中的所有动物都模仿出来。通过开展模仿动物的游戏,重复地播放歌曲,让学生在重复听和表演的过程中加深记忆,自然地跟唱。
教师在说故事时要注意自己的语调和用词,通过语调的变化将学生带入故事中,提高教学效果。以《卖报歌》的学习为例,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与《卖报歌》相关的故事:“那是很多年之前的一个秋天,聂耳约了自己的朋友到霞飞路上走一走,因为他听说这条路上有一个卖报的小女孩,她把所卖报纸的名字喊得很动听。聂耳和他的朋友果然在有轨电车站附近看到了一个正在忙碌地卖晚报的小女孩。她应该有十来岁,身上穿着洗得很干净但是打着补丁的破衣服,她声音清脆、响亮,有顺序地叫卖报名,还同时报出每种报纸的价钱。聂耳看到后觉得应当把卖报的悲惨故事写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卖报歌》了。”教师在课堂上直接播放《卖报歌》,让学生结合故事的主要内容闭上眼睛想象卖报儿童是怎样唱着这首歌走街串巷地卖报的,使学生能更清晰地感受歌曲的创作者蕴含在歌曲中的感情。
三、激励学生,提高素质
小学时期是塑造学生健全心智的重要时期,加之小学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容易对成功人物产生崇拜与模仿心理,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抓住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榜样激励原则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例如,教师也可以为学生们介绍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在音乐创作后期,耳朵失聪,就是在这种几乎不能够听到任何外界声音的情况下,贝多芬创作出了闻名于世的《第九交响曲》。伟大的音乐家很多,他们都是通过自己的奋斗与坚持才取得了日后的音乐成绩并为人类留下了众多的音乐瑰宝,教师在进行激励时要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合理选择榜样,真正起到榜样激励的作用。
运用激励,加强师生在音乐课堂上互动,带动课堂气氛,有助于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欣赏。例如,在学习新歌的时候,教师可以带着乐器来到课堂,演奏歌曲给大家听,为了使学生尽快的学会新歌曲,加深对新歌的掌握,教师可以通过多种互动方式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歌曲的演唱中来,教师可以唱上句,让学生接下句,也可以教师与学生一起合唱。在教学互动中,教师多多运用肢体语言与神态交流,时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时期的歌曲一般都充满童趣,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在演唱的过程中加入适当的动作。比如,在学习《上学歌》的时候,每一句歌词都对应简单的肢体舞蹈,唱到“太阳当空照”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双手组成圆形的形状,举过头顶,类似一轮太阳挂在天空,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的动作是十分有趣的,学生们都会试着去模仿教师做出的这种动作。动作与歌词是相对应的,有助于孩子们快速的学会歌曲。再比如,在学习《幸福拍手歌》的时候,随着歌曲的进行,教师就激励学生活动起来,带动学生一起做出相应的动作,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消除孩子们上一节课的疲劳,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学会歌曲,感受音乐的魅力,也会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从多方面给予学生鼓励,引导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鼓励的方式通常有两种,分别为语言激励以及竞争激励。所谓语言激励,指教师应怀有一种欣赏与赞扬的心态面对学生,令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喜爱,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竞争激励则是指教师通过组织小组或是个人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令学生相互竞争,已达到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目的。教师在教授歌曲《木瓜恰恰恰》之后,应给予学生一段练习时间,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进行检测,对学生的演唱件进行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多用鼓励的词汇,如“已经很好了,但还是需要努力。”“非常好,很好听。”除了语言方面的鼓励之外,教师还可通过物质奖励鼓励学生,如为学生颁发红花,一段时间之后,统计各组红花数量。红花最多的小组可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如糖果等。相比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下的教育模式,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模式更具人性化,同时也更为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音乐素养与综合素质。
总之,歌唱的形式不仅仅美化了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同时也促进了情感的升华。真切表达音乐审美情感的同时,教师更要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的角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独特的内涵魅力。教师的情感教学更要积极的创设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加深学生对歌词的深入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新课程的改革对小学音乐教学课堂有帮助,要积极的把新课程的新目标运用到教学课堂中来,让自己的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发展、重点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使音乐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王晶.浅谈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J].科学教育周刊,2012.
[2]张艳.论情感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3,07(72):1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