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小学语文《秋天的雨》美文美读教学尝试 杨竞勋

    小学语文《秋天的雨》美文美读教学尝试

    ◎   云南省大理市海东镇中心学校   杨竞勋

    摘   要:文章以《秋天的雨》为例,对美文美读进行尝试、探索和研究,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美文美读;《秋天的雨》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美文需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有表情地吟诵课文,读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从多方面立体化感知教材美,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的感受。

    美文如何美读?本文以《秋天的雨》为例,谈谈自己尝试、探索美文美读教学的体会。《秋天的雨》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名为写秋雨,实为写秋天。作者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各种动、植物忙碌的情景,描绘出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作者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极尽描写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丽、秋天的快乐。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篇语言艺术化,给人以美感。

    《秋天的雨》教学流程

    一、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教师引述:秋天的雨就象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下面请再读读课文第1、2、3三个自然段,看看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好吗?

    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发学生朗读,丰富表象。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语言表达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观察和理解的结果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或许会遇到困难,从而引起学生的质疑。

    二、细读品味,感受秋天的雨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秋雨给我们带来了凉爽是哪个小朋友说的?

    2、师故作纳闷,钥匙——秋天的雨怎么是一把钥匙?秋雨这把钥匙是用来打开——(秋天的大门)

    3、秋天的雨是怎么来的?不知不觉地、轻轻悄悄地来了。

    4、(指名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秋雨带着清凉和温柔,把秋天的大门打开后,我们首先看到了什么?(学生一起读一读。)

    2、秋雨给大家送礼物来了。(指名读。)

    3、礼物真多啊,课文里是怎么描写的?(默读第二自然段。)

    4、你喜欢银杏叶吗?(学生边听教师范读边想象。)

    5、请同学说说。一起读一读。

    6、多美的句子呀,女同学读第一句,男同学读第二句。(男女生分开读。)

    7、秋雨还带来什么?

    8、(课件)看看果树,“你挤我碰”是什么样的?

    9、(课件:第二自然段)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课件出示菊花图)齐读。

    10、理解什么是“五彩缤纷”了吧?还能用什么词表达这个意思?(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万紫千红、五彩斑斓、绚丽多彩)

    11、秋雨给大地带来这么多颜色,我们真该好好地感谢秋雨。

    12、秋雨虽然透明无色,却能把秋天打扮得这么美。让我们把这段再读一读。

    13、读得真好,如果你们能把你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话背下来,就更棒了,背一背吧。(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a、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b、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c、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d、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e、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a、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b、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c、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d、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去发现好词好句和好的表达方式。

    四、总结感受,拓展活动

    1.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用以评促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好这段话。

    2.联系全文内容,让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a、先在四人小组内讨论。

    b、然后集体交流。

    3. 引导学生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下转第71页)(上接第67页)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

    设计意图: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提供了契机。为学生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课文本身,而是在学生的探究和体验中,培养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

    板书设计:

                               是钥匙

                               有一盒颜料         丰收的歌

    11秋天的雨      藏着气味             欢乐的歌

                                吹起喇叭

    思考和启示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节成功的语文课,琅琅的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在“秋天的雨”的教学中,我以“读”为主线贯串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把抽象的、文学性的语言转化为具体的想象,让一幅幅秋天的图画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通过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达到“美读”的目的。

    其次,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运用观察发现、启发引导、相互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第三,从教学实践中,我深刻的体会到“美文美读”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做到读者能情出肺腑,语同己出。这种美感,只有加强朗读,品味语言来感知,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2).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2012(01).

    [3]唐晓杰等编著.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06).


    点击次数:129  发布日期:2018/2/23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