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学困生”的类型特征及原因分析 李浩
高中化学“学困生”的类型特征及原因分析
◎ 四川省平昌中学 李 浩
一、“学困生”的主要类型
把“学困生”的类型归到成因这部分来讲,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一下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分析“学困生”的现状,依据他们的困难程度、形成原因及外在表现,具体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基础薄弱型。学习基础差是这类学生学习上的主要障碍。据我们调查测试,发现学困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不同项目内容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并不是所有的方面基础都差。随着教育环境的改变、教学内容的扩展与加深,以及课业负担的逐步加重,这些学生难以适应新的要求,日积月累厌学情绪有增无减。从而成为稳定性“学困生”。②动力缺失型。这类学生在学习动机、态度、意志及自我意识等方面处于弱势。他们在学习上动力不足,常常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目过。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有意注意的稳定性为例,观察表明。“学困生”课内大多数时间未进人学习角色。其中相当一部分甚至根本无意于学习活动。数字划消法的调研结果表明,“学困生”的有意注意稳定性水平过低于普通学生的平均发展水平,相差两个标准差。③能力低下型。这类学生的动机、意志、自我意识水平都不低,但学习能力有限,基本的学习技能没有掌握,制约了他们的学习活动,尽管百般努力,然而收效甚微。转变这种类型的困难学生,往往要花较大的力气。④行为情绪型。这类学生由于行为或情绪方面的问题而造成学业不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品行问题。由于成绩较差,经常受到教师、家长指责、训斥,同学们的嘲笑、歧视,因而产生与班集体、教师对抗的情绪,常常表现出敌意、挑衅或破坏性行为,有较强的攻击性(这种感情上的对抗不消除,即使最公正、友善的教育也没有效果)。第二,不适应或不成熟行为。如学习懒散,不爱动脑筋,对学习缺乏兴趣和自觉性;贪玩,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怕困难”;受教育后虽能改过自新,但用不了多久,一旦受到诱惑,又动摇、退缩,依然故我。行为一情绪问题可以引起学业不良,也可能是学业不良导致了各种行为和情绪问题。两者的关系不是单向的,较为复杂。⑤暂时困难型。这类学生在能力和个性特征上并无偏差,主要问题在于学习行为不良、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学习困难,一旦其不良行为得到矫正。困难局面也将随之改观。因此,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只是阶段性、暂时性的困难。以上的分类只是相对而言的,有的学生可能身兼多种类型。我们研究“学困生”的分类。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区别不同对象。以采取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意义的教育措施。
二、化学学困生的特征
化学学困生除具有一般学生的共性外,还有其特有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缺乏学习化学的兴趣。表现在学习有困难,看书不懂,答题不会,这样就使毅力欠缺的学生产生了畏难感,怕化学,烦化学。越不想学,成绩就越差,越差就越不想学,导致恶性循环。从而产生了自卑和应付心理,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涂改分数,欺骗教师和家长的行为也时有发生。②学习品质差。学习品质一般指学习认真、踏实、勤奋、自觉的创造过程。学习品质是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不稳定的倾向。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上起伏不定。其结果是态度消极,敷衍应付,学习成绩直线下降。③参与意识不强。这些学生一般只对结论感兴趣,但对通过观察、推导,找出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他们的共同属性,抽象概括出化学规律、概念等一系列思维过程不重视,不愿参与探讨过程。这种心理防碍了学生知识形成的系统性。同时,没有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的结论终究不会形成牢固的知识概念。因而在使用知识时往往会出现“知识断层”现象。
三、化学学困生成因分析
我们对化学学困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评价,再结合大量的事例,发现学困生在学习形成因素上主要与基础知识,学习时间,学习策略,学习动机与爱好等有关。①缺乏学习化学的爱好,学习意志薄弱。笔者对高一年级的学困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发现,学困生对学习化学知识普遍缺乏爱好,求知欲低,意志薄弱,且自控能力弱,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经常上网玩游戏和看武侠小说等,不能控制自己把学习坚持下去,成绩一旦滑坡就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②知识迁移过程中造成的断链与破网。调查发现,学困生形成原因主要不是他们的智力低下,而是由于知识迁移过程中日积月累造成的断链与破网。学生基础知识对现有学业成绩影响最为显著,相比初中学化学而言,高中化学教材结构的理论性更强。比如说高一化学第一章《氧化还原反应》和第三章《物质的量》,都是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对于刚上高中的学生,知识的连接难度较大,让学生在学习上比较困难;再者知识连接性强,如高一化学第三章《物质的量》等。因此,假如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把握知识,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③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通过调查表明,学习方法,策略是影响学业成绩的又一因素。高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相对较差,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努力寻求最优解答,解题后进行总结,归纳,推广和引伸等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注重化学的理解与实验的探讨性学习,偏重于课本上机械的记忆,对于所学的知识不会比较,不善于归纳,没有形成完整的学习操作系统,严重影响了知识摄入的数量与质量,逐步形成了学困生学业发展相滞后的状况。④考试障碍。调查发现,化学学困生往往在化学考试中得不到满意的化学成绩,每次考试之后,都会给学生带来打击,形成心里压力,久而久之,就会对化学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
此外,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以及老师的教学方法等也是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